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1期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冠心病(CAD)的诊断方法。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或)介入治疗的HCM患者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HCM合并CAD组(H1组)16例,HCM无CAD组(H2组)72例。HCM的诊断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作为标准,并除外能够引起心室肥厚的其他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冠心病(CAD)的诊断方法。方法 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或)介入治疗的HCM患者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HCM合并CAD组(H1组)16例,HCM无CAD组(H2组)72例。所有患者均常规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核磁共振检查,并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HCM的诊断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作为标准,并除外能够引起心室肥厚的其他疾病。结果 两组在性别、胸痛、心功能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心室肥厚的部位、心电图ST-T改变及异常Q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45岁的患者在H1组明显多于H2组(75%比55%,P<0.05),高血压的并存率H1组明显多于H2组(81%比8.3%,P<0.05)。结论 HCM合并CAD临床诊断困难,其鉴别有赖于冠状动脉造影,建议对年龄大于45岁和(或)合并高血压的HCM患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冠心病;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HCM)和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种疾病。然而,两病并存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本研究分析了HCM合并CAD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以供诊治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或)介入治疗的HCM患者88例,其中男60例,女28例,年龄18~76岁,平均48.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结果,将患者分成2组,HCM合并CAD组(H1组)16例,HCM无CAD组(H2组)72例。所有患者均常规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核磁共振检查,并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HCM的诊断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作为标准,并除外能够引起心室肥厚的其他疾病。

    1.2  超声心动图检查  左心室肥厚的分布及严重性由二维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评估。左心室肥厚的分布具有三种方式:(1)室间隔肥厚:肥厚局限于室间隔;(2)心尖肥厚:肥厚局限于心尖;(3)广泛性肥厚:肥厚涉及室间隔、心尖、侧后壁及前间壁。

    1.3  造影检查  患者通过采用Judkins法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检查,每支冠状动脉均经多体位投照,以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作为有意义狭窄。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采用SAS软件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年龄>45岁的患者在H1组(75%)明显多于H2组(55%),P<0.05;高血压的并存率H1(81%)组明显多于H2组(8.3%),P<0.05;两组在性别、胸痛、心功能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心电图结果  H1组16患者例均有ST-T改变,其中4例可见异常Q波,占25%;H2组72例患者心电图均有ST-T改变,其中10例可见异常Q波,占15%。统计学分析显示H1组与H2组ST-T改变及异常Q波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心室肥厚部位  H1组室间隔肥厚6例,心尖肥厚2例,广泛性肥厚为8例;H2组室间隔肥厚为28例,心尖肥厚9例,广泛性肥厚为35例。两组间心室肥厚的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肌缺血是HCM的常见症状,其发生机制可能为多方面因素所致:(1)肥厚心肌与相关的毛细血管密度不相称;(2)心肌内小血管病变;(3)冠状动脉间隔支受压;(4)冠状动脉痉挛;(5)舒张功能障碍所致的充盈压增加;(6)由于流出道的压力阶差使需氧量增加;(7)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HCM合并CAD为高危人群,据文献报道该类患者的年死亡率为10%,明显高于非CAD患者,其原因可能与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左心室扩张及左室射血分数低下有关,因此,临床上及时准确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预后和治疗意义[1]。劳力性胸闷、胸痛及心电图ST-T改变或异常Q波常被视为CAD的重要诊断线索,本研究表明,HCM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故单凭症状和心电图难以鉴别,仅有年龄和高血压可为HCM合并CAD提供有限的诊断线索。O′Gara等[2]报道,运动试验和201TI心肌灌注扫描的特异性、敏感性均较低,而冠状动脉造影因其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故应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CAD的存在可能是导致HCM患者心脏形态、功能及临床过程变化的重要因素,积极治疗CAD具有重要的意义。但HCM合并CAD临床诊断困难,其鉴别有赖于冠状动脉造影,建议对年龄>45岁和(或)合并高血压的HCM患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

 

【参考文献】
  1 Lazzeroni E,Rolli A,Aurier E,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m J Cardiol,1991,70:499-501.

2 O′Gara PT,Bonow RO,Maron BJ,et al,Myocardial perfusion abnormaliti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ssessment with thallium-201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irculation,1987,76(6):1214-1223.


作者单位:271000山东泰安,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作者: 闫承军,刘 鹏,吴同果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