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4期

肥厚型心肌病19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6月共收治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18例,现对本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其临床特点、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UCG)的表现分析,以便提高对HCM的认识,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率和病死率。1临床资料1。2临床特征胸闷17例,胸痛4例,头晕、心悸5例,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6月共收治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18例,现对本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其临床特点、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UCG)的表现分析,以便提高对HCM的认识,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率和病死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例病例均来自住院病人,均无高血压冠心病史,其中男12例,占63.15%,女7例,占36.84%;年龄27~72岁,平均50.63±19.97岁,病程2天~20年。
   
  1.2 临床特征 胸闷17例,胸痛4例,头晕、心悸5例,有晕厥史3例,无症状1例。心脏听诊在胸骨左缘3、4肋间或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12例,无杂音6例。19例中非梗阻性12例,占63.15%(其中1例为心尖肥厚型),梗阻性7例,占36.84%。
   
  1.3 ECG表现 异常Q波5例,多见Ⅱ、Ⅲ、aVF导联,其次是左胸导联,此Q波深但不宽;T波倒置5例;ST段下移4例;左心室肥厚3例;心律失常:室性早搏5例,心房纤颤4例,传导阻滞4例(其中一度AVB2例,左前分支阻滞2例);极度顺时针向转位2例;电轴左偏1例;电轴右偏1例;P波增宽、双峰1例;正常1例。
   
  1.4 UCG表现 室间隔肥厚伴左室后壁肥厚17例,其中心尖肥厚1例,单纯室间隔肥厚2例,室间隔肥厚,厚度平均(16.68±3.43)mm(正常6~11mm),左室后壁肥厚,厚度平均(13.29±1.84)mm(正常6~11mm),右室前壁肥厚3例,分别为7、8、11mm(正常<7mm),左心房增大11例(57.89%),平均(40.91±8.13)mm(正常19~30mm),右心房增大3例,二尖瓣返流8例(42.1%),三尖瓣返流7例,主动脉瓣返流6例,肺动脉瓣返流4例,心包积液7例。
   
  2 讨论

  HCM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程均无特异性。本组资料表明,男占63.15%,女占36.84%,显然,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任何年龄者均可发病,幼年起病者,预后极差,在未成年即死亡,近半数为猝死 [1]  。
    
  本组30岁以下者仅1例,70岁以上者3例,发病年龄多见30~65岁之间。
   
  在本组资料中HCM的ECG主要表现为异常Q波,此Q波深但不宽,不伴同导联ST段的改变,且T波常是直立的,据此可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相鉴别。此Q波的出现,反映心室间隔的纤维化和肥厚 [2]  。其次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和ST段压低、T波倒置。心律失常多为室性早搏和心房纤颤。根据UCG表现HCM的主要类型为室间隔+左室后壁肥厚,伴左心房增大的比例较大,占57.89%,与心肌纤维增粗和排列紊乱及结缔组织增生有关。
   
  临床上,由于HCM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尤其当ECG表现为异常Q波、ST段压低、T波倒置者,易误诊为冠心病。根据我们对本组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认为,对于有胸闷、胸痛、头晕、心悸等症状且伴心脏听诊有杂音者,ECG显示异常Q波或左心室肥厚或ST段压低,但无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无ST-T或异常Q波的动态演变,无血清酶峰值改变,应首先想到HCM的可能,即应行UCG检查。另外,HCM无一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且给予扩血管药物治疗胸痛和ST-T均无改变。虽然放射性核素及磁共振显像(MRI)检查应用于临床以后,诊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超声心动图仍是目前诊断该病的主要检查手段,因UCG具有设备和技术普及、目前县级医院均能开展此项检查、易反复进行、价格又相对低廉等优点,这些都是MRI所不具有的。若在行UCG检查后,两者仍难以区别或UCG检查阴性但疑有左室心尖部周围心肌局限性肥厚者,可行MRI检查。另外在鉴别诊断困难时,还可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从而帮助我们尽早明确诊断,做到早期治疗,防止猝死的发生。
   
  目前,HCM的药物治疗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和钙离子拮抗剂,主要应用维拉帕米或硫氮酮。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梗阻性HCM,可采用双腔起搏器治疗和手术治疗,另有文献报道,对非梗阻性HCM,也可采用双腔DDD起搏器治疗,起到药物所不及的结果 [3]  。手术的方法为肥厚的室间隔肌切除术和室间隔心肌剥离扩大术。

  参考文献
    
  1 毛焕元,曹林生.心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77-1181.
   
  2 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实用心脏病学,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3,1037-1048.
   
  3 黄定九,陈润芬,章隆泉,等.非梗阻型特发性肥厚性心肌病的双腔起搏器治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5,9(3):138-139. 

  (收稿日期:2004-07-25)

  作者单位:330006江西南昌江西医学院一附院急诊科 

  (编辑晓 青)

作者: 何旭 段新旺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