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8期

药品的滥用问题及其控制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药物。滥用。控制由于药品的两重性,又显示出药品的特殊性。仅强调药品的特殊性,而忽略了对药品社会属性的研究是片面的,不利对药品进行有效的监管。...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药物;滥用;控制

由于药品的两重性,又显示出药品的特殊性。仅强调药品的特殊性,而忽略了对药品社会属性的研究是片面的,不利对药品进行有效的监管。药品的特殊性是药品社会属性的反映,只有对药品的属性进行全面的探讨,才能使药品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对社会发展服务。

    1  药物依赖性的泛滥

    药物依赖性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病,即药物与机体相互造成一种精神身体状态。药物依赖性分为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两种。身体依赖性是由于反复使用同一种药物而造成机体对该药物的适应状态,一旦停药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戒断症状”。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是用药后产生一种满意和愉快的感觉,为再获得及保持这种感觉,需定期、连续地使用同一种药物。易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药物有:阿片类(包括吗啡、可卡因、海洛因、美沙酮、哌替啶等)及大麻;酒精(乙醇)和镇静催眠药物,为中枢神经抑制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常自行、随意使用这类药。长期每日服用且剂量超过一定数值后,会出现身体依赖性、成瘾性。苯丙胺、可卡因属中枢神经兴奋剂。苯丙胺在医疗中常用来消除疲劳和精神忧郁,此类药物的滥用在西方国家青少年中常见。其他还有致幻剂、烟碱等。据不完全统计,多数易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药物突然中断,会使人体产生严重的反应,如心血管衰竭、癫痫样发作、精神病、忧郁、淡漠、虚脱等。药品与毒品没有明显的界线,由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二重性和某种药品的特殊性,用之得当,可以治病救人;使用不当,使人造成瘾癖,酿成毒害。

    在我国医学使用的麻醉药品有哌替啶、可卡因、美沙酮等药品及其中间体106种,一类精神药品有强痛定、复方樟脑酊等39种以及纳入处方用药的三唑伦、含阿片类止咳糖浆等,由于这类药品使用不当或由于监管不力,流入社会,用于非医疗为目的口食(注射),使之成为毒品的替代品。

    2  药品的滥用

    由于药物的滥用,在世界不少国家发生了“药疗事件”或“药害事件”,导致数以万计用药者的残疾和死亡。使用2,4-二硝基酚减肥,结果引起白内障和骨髓抑制;使用反应停(thalidomide)造成婴儿畸形的“反应停惨案”。造成药品滥用的原因,一是由于药物的特殊属性,药物被非法使用的现象越来越多,集中表现青少年滥用药品和在竞技体育活动中滥用兴奋剂、糖皮质激素等违法行为。二是因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控不严造成。

    2.1  青少年滥用药物  近年来,青少年滥用药物已形成一个新的社会问题。部分中、小学生,在学业的重压下或在他人的蛊惑下,吞服艾司唑伦、三唑伦以此麻醉自己,解除焦虑。一些见利忘义的不法药品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将这些必须依照处方严格使用的二类精神药品偷卖给未成年者。所谓的“摇头丸”就是人们对一些被滥用的兴奋类管制药品的俗称。以“摇头丸”与“摇头水”为多见。“摇头丸”是内含苯丙胺衍生物的药片(药丸),常被不法制造者做成红色、黄色、蓝绿色等彩色片剂,以引诱好奇的青少年服用。这一类药物对中枢神经有较强的兴奋作用,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脑炎后遗症、轻度精神抑郁状态和麻醉药及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中毒症等,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摇头水”是止咳药水“复方可待因溶液”,临床上主要用于剧烈的无痰干咳。滥用者往往一次服下超出常量的10倍甚至数十倍。由于药品含有磷酸可待因和盐酸麻黄素成分,大量服用后不仅能导致人体的异常亢奋,而且还会造成急性中毒,如精神紊乱、头晕寒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诱发心绞痛、心律不齐,严重的还会形成强烈的药物依赖性。为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把复方可待因溶液列为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理,并规定凭处方按医嘱服用。

    2.2  中药的滥用  关于中药的药疗事故还未引起人们注意,不少人认为中药无毒或无不良反应。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木通、雷公藤、广防己对肾脏的损害;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天花粉引产可致死。在临床上中草药的不良反应的情况复杂,除局部作用外,还可造成多系统的损害,甚至导致死亡。而且不良反应不仅见于单方药物,复方和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也相当严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也是滥用药品的表现,不仅影响药品的疗效,而且会产生或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产生药源性疾病或医源性疾病。祖国传统医学所说的“是药三分毒”就是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很好概括。不少药品、保健品广告中宣扬的“纯天然制剂,无毒副作用”,是对消费者的误导。盲目相信所谓“纯天然”,实质是对中药用药安全的片面理解。

    3  防止药品滥用

    正确、合理使用药品,为临床提供质量可靠的药品,才能使药品发挥在药疗上的重要作用。

    3.1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  正确、合理用药是防止药品滥用的首要条件,直接体现了对病患者和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保护。我们应研究药物与人的生存质量的关系,即研究范围为药品的研究、制造及其使用,对防病治病、复康保健、延长生命等健康质量的评估,使药品这一特殊商品融和社会学中去。药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相互吸引,互为渗透,以当代药品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药品。

    3.2  从药品安全性与治疗相互关系来看  合理用药是防止药品滥用的必要条件,安全性不是药品的毒副作用,或者无不良反应这类绝对的概念,而是强调用药者以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疫病谱和用药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药品在生产治疗同时,存在着某些不良反应及其毒副作用。为此,医务人员和药学人员应本着对病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用药者的感受和人身安全的高度出发,合理地使用药品,使之符合他人和社会的要求。

    3.3  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管理  以《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在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同时,进一步理顺药品监督管理体制,这是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督,防止药品流弊的组织保证。根据我国特殊药品的生产、销售、使用乃至审批全过程的实际情况,修改其管理办法,对造成药品流弊,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违法者追究法律责任,明确核发《晚期癌症病人镇痛卡》的法定机关,针对存在的监管、使用等薄弱环节,从法律、组织机构、审批权限上“堵源截流”堵塞特殊药品转为他用,使之成为毒品的漏洞。依法实施监管,保证正常医疗需求,发挥特殊药品在医疗中的镇痛作用。公安、司法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对造成药品流弊和贩卖特殊药品的不法分子予以制裁,使特殊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走上法制轨道。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