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期

咽喉部症状心绞痛误诊2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咽喉部症状。心绞痛。误诊心绞痛在老年人群,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胸痛部位、性质典型的患者不易漏诊误诊。但发病时以咽喉部痛,咽部梗阻感为单一首发症状的患者少见,由于部位不典型,在年轻患者中常出现漏诊误诊,直到出现心肌梗死才明确诊断。...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咽喉部症状;心绞痛;误诊

心绞痛在老年人群,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胸痛部位、性质典型的患者不易漏诊误诊;但发病时以咽喉部痛,咽部梗阻感为单一首发症状的患者少见,由于部位不典型,在年轻患者中常出现漏诊误诊,直到出现心肌梗死才明确诊断。现报告2例。

  1  病例资料

  例1:患者,男,38岁,因反复咽喉部痛1个月,再发加重伴心前区疼痛2h,于2006年12月入院。1个月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阵发性咽喉部烧灼样痛,每次持续3~5min,且发作次数逐渐频繁,每天达3~4次,曾多次在厦门市、本市人民医院等多所三级医院诊治,均分诊到五官科行咽喉镜、咽喉部CT等检查均无异常,均以“咽喉炎”予以对症治疗,症状一直未缓解。入院前2h再次发作咽喉部疼痛,且较前加重,持续30min后出现典型心前区压榨样痛,伴有恶心、呕吐,出汗,濒死感,先后服用“芬必得”4粒均无好转而入院。患者否认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有吸烟史,家族中无早发心脑血管病史。查体:血压130/90mmHg,脉搏90次/min,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0次/min,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心电图提示:V1~6ST弓背向上抬高0.2~0.8mV,4h查心肌酶示:CK-MB 216u/L;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同时推断1个月前发作性咽喉痛为心绞痛发作。入院后立即予以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波立维、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抗凝等治疗,心电图动态演变未出现胸前导联Q波形成,于3周后痊愈出院。

  例2:患者,男,39岁,因发作性咽喉部梗阻感15天,再发伴胸前憋闷2h,于2007年2月入院。15天前患者在抽烟打麻将时出现阵发性咽喉部梗阻感2次,每次持续1min左右,能自行缓解,故一直未引起注意;入院前2h打麻将时再次发作咽喉部梗阻感,不能说话,持续1h不能好转,且伴胸前憋闷,出汗,急诊科将其收住五官科病房后,咽喉部检查无异      常,行心电图检查后提示;V1~4ST弓背向上抬高0.1~0.3mV,转诊心血管内科。患者有吸烟史,否认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症史、糖尿病史,家族中无早发心脑血管病史。查体:血压140/90mmHg,脉搏82次/min,双肺未闻及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2次/min,律齐,各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4h查心肌酶示:CK-MB 70u/L;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同时推断15天前发作性咽喉梗阻感为心绞痛发作。入院后立即予以尿激酶120万单位静脉溶栓,波立维、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抗凝等治疗,心电图动态演变未出现胸前导联Q波形成,于3周后痊愈出院。

  2  讨论 

 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2.1  首发临床症状不典型  典型心绞痛表现为阵发性压榨紧缩、压迫窒息样疼痛,位于胸骨或其邻近部位,也可发生在上腹至咽部之间的任何水平处,及少在咽部以上[1];心绞痛牵涉至胸部、颈部、咽部的原理,可能是心脏感觉传入神经(T1~5的交感神经节,迷走神经)上述三部位的感觉传入神经有共同的神经节[2],故心绞痛表现出为咽喉痛或咽部梗阻感是为心绞痛的牵涉痛。由于此2例患者发病前期均以单纯咽喉痛或咽部梗阻感为主,虽然症状呈发作性、持续时间为3~5min等特点与心绞痛相吻合,但反复在非心血管专科就诊,故均未引起门诊医生的注意是主要的误诊原因。

    2.2  临床医生思维定式  此2例病人到医院分诊时均分诊到五官科,当医生经过咽喉部专科检查未发现咽部异常,仍未放弃“咽喉炎”诊断,并未根据阵发性胸痛发作、短时间缓解等其他伴发症状考虑心血管疾病可能,请心血管科医生会诊,及时行心电图、心肌酶、运动试验等检查,从而错过早期诊断病人的时机。思维定式是此类病人误诊的重要原因。

    2.3  冠心病年轻化趋势认识不足  流行病学上此2例病人发病年龄均<40岁,无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非冠心病的高发人群。吸烟是此2例患者的共有特征,其实这种早发冠心病并非少见,美国目前每年125000例心肌梗死病人中,有5%是在45岁之前发病的,且许多研究证实,年轻人心肌梗死病人中60%~90%吸烟[3]。可见,忽视冠心病的“年轻病人”,是漏诊不典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原因之一。再者且以咽喉症状为主发病,故非心血管科医生容易忽视心血管疾病发生,提示临床医生对冠心病的年轻化趋势应有充分认识。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31-1234.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

3 杨新春,邹阳春,王乐丰.急性冠脉综合征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64.


作者单位:337042 江西萍乡,萍乡矿业集团总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