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期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方法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在治疗过程中的方法技巧。方法对28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例治疗经过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脑水肿与心力衰竭相互加重矛盾的解决方案。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以控制脑水肿为主,兼顾心衰的处理,脱水以呋塞米为主,辅以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在治疗过程中的方法技巧。 方法 对28例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例治疗经过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脑水肿与心力衰竭相互加重矛盾的解决方案。 结果 28例经适当治疗后,存活24例,神经功能恢复状况较为理想。 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以控制脑水肿为主,兼顾心衰的处理,脱水以呋塞米为主,辅以甘露醇,适当控制血压,调整血糖。

【关键词】  脑梗死;脑水肿;心力衰竭;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是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的卒中,患者表现为意识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及凝视麻痹[1]。现将2002年1月—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共28例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52~76岁,平均61岁。既往有冠心病9例,风心病13例,扩心病2例,无明确心脏病史4例。入院时心功能4级16例,3级10例,2级2例;GCS评分3~6分15例,7~12分11 例,13~15分2例。

    1.2  临床表现  (1)症状:28例均突然起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及肢体功能障碍,其中有明确失语16例,大小便失禁14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5例。  28例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单侧偏瘫及偏身感觉      障碍;入院时已有明显心衰表现的18例,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衰的10例。(2)体征:13例血压明显升高,15例血压正常;12例心尖搏动弥散,6例抬举样心尖搏动,12例叩诊心界均明显向左下扩大,6例呈全心增大,听诊14例心率110~150次/min,心律不齐15例。 9例于心尖区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12例于心尖区闻及收缩期3~6级吹风样杂音,7例合并主动脉瓣区收缩期3~6级喷射样杂音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神经系统检查:均有昏迷史,昏迷时间小于2h 3例,1~12h 13例,大于12h 12例。28例均出现偏瘫,22例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余腱反射消失,病理征未引出。(3)辅助检查:18例经头颅CT检查,10例经头颅MRI检查证实为单侧大脑半球额、顶、颞叶及内囊区大面积脑梗死,病灶位于左侧19例,右侧9例;梗塞发生于颈内动脉13例,大脑中动脉主干15例。心电图呈房颤律9例,期前收缩6例,21例呈现ST-T缺血改变;13例经心脏彩超检查证实存在风湿性心瓣膜病,其中二尖瓣重度    狭窄10例,中度狭窄3例,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10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7例,4例发现左心房附壁血栓,3例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2例确诊为老年瓣膜病。

    1.3  治疗  入院后立即予吸氧,留置胃管及尿管,给予预防应急性溃疡的药物,有出血的给予止血措施,予利尿剂辅以脱水剂及对症支持治疗,避免使用扩张血管及溶栓抗凝药物,调整血压,积极预防继发性脑出血,防治褥疮、肺部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同时在心电监护下酌情予抗心衰治疗。通过胃管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剂,病情稳定后配合针灸、理疗及功能锻炼。

  2  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脑疝形成,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多系统感染。存活24例平均住院时间4周,出院时肢体及言语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6个月生活自理或部分自理者11例,长期卧床13例。

   3  讨论 

 合并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多为心源性脑栓塞,但也有原发血栓形成者,无论是哪一种类型,其特点均为脑组织损伤范围广而瘫痪完全,加之心功能不良,预后不佳,在没有条件行介入或手术取栓的基层医院,治疗过程中将遇到重重困难,对各项治疗措施的把握成为治疗成败的关键。

    3.1  脑梗死与心功能不全相互影响的生理机制  大面积脑梗死发生后,短期内即可出现严重脑水肿,水肿持续时间长,致使颅内压进行性增高,机体自我保护机制为保障脑灌注,反射性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后负荷。而原有功能不全的心脏无法承受此负荷,故临床表现并非血压升高,而是心衰的出现或加重,难以纠正。同时,因心脏泵功能下降而得不到充分血液灌注的脑组织更加缺血缺氧,水肿进一步加重。有文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有23.5%~98%的患者心电图显示有心功能障碍[2],即脑心综合征,它一方面使脑部供血受影响,加重脑水肿发生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形成脑疝;另一方面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发展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3]。

    3.2  治疗体会  (1)治疗以控制脑水肿为主,兼顾心衰的处理。伴有心功能不全时,颅内压增高并不一定表现为血压升高,甚至在整个病程中都仅表现为心衰的频繁发作和加重,而最终却以脑疝终结。因此,防治心衰的根本措施在于脑水肿的控制,积极的脱水治疗更能有效地防治脑疝和心衰,在此基础上加强心脏护理,解除诱发心衰和心律失常的各种因素,辅以抗心衰治疗,才能有效地纠正心衰。(2)脱水以呋塞米为主,辅以甘露醇。甘露醇快速静滴(推)是脑水肿传统脱水治疗的根本方法,然而甘露醇125ml或250ml快速输入及短时间的高渗扩容往往使心脏负荷急剧增大,从而诱发心衰。相比之下,呋塞米治疗的可行性更佳,其入液量少,能同时减轻心、脑负荷,在心功能尚可的情况下适当辅以甘露醇交替,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补液以胃管为主,做到既不加重心脏负荷,又达到脱水目的,从而防治心衰和脑疝。(3)适当控制血压,脑梗死发生后的血压上升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血压增高无疑会使心脏负荷进一步增大,且可能使已经脆弱的梗死区脑血管破裂出血,后果不堪设想,但过度的降压又直接影响到脑组织灌注,不利于恢复。笔者认为,降压目标应以低于发病前自身血压20mmHg以内为宜,实际值尽量不要超过180/100mmHg,同时不可低于140/80mmHg。(4)血糖的盈余,已证实,高血糖可以增加脑组织的氧耗,降低脑组织的耐受性从而加重脑细胞损害,增加病死率。所以应该检测血糖,纠正血糖,并酌情应用含糖溶液,必要时加用胰岛素。(5)脑保护治疗,因为有缺血瀑布和半暗带损伤机制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应用神经细胞保护药物就成为合理的选择。应该在比较早的时间内给予,取得最大的疗效。目前临床多选择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细胞膜稳定剂(胞二磷胆碱)及能量合剂等,而能量合剂亦可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6)加强支持治疗,治疗过程中均不能忽视肠内及肠外营养的补充,要进行均衡饮食,蛋白、糖、脂肪、维生素要均衡地给予,尽可能保证营养充足及配比适当,保证心肌及脑细胞的营养供给。(7)康复治疗,脑梗死康复宜早期开始,在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病情稳定应在72h后开始,早期可以加速患者脑组织侧支循环的建立,扩张血管,缓解痉挛。预防神经胶质和结缔组织的增生,提高新陈代谢,预防废用综合征、褥疮、深层静脉炎等,促进重建。多采用物理疗法、医疗体育疗法(包括正确体位的保持,被动锻炼,主动锻炼),要依次进行,坚持不懈。(8)发病后健康的心理重建,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失去了原来的行动能力,从语利到失语,从四肢活动到举步维艰,甚至瘫痪在床,从思维敏捷到迟钝难辨,患者从生活的巅峰突然跌落。患者失去了生活的平衡,出现紧张、恐惧、抑郁,这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血管收缩,血压难以控制,缺血难以改善,心功能进一步恶化。恐惧、抑郁使脑血管、心功能的康复难以进行,患者不配合失去最佳的康复期,使病死率、致残率上升。所以,在脑血管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除严格因人因时掌握各个治疗时段外,做好患者的病后心理调整、心理训练将使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将急救、重症监护、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放射、超声、康复训练、心理训练、科普教育等学科结合在一起建立卒中中心,从而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减少其死亡率及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4-176.

2 孟家眉.急性脑血管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实用内科杂志,1989,9(4):131-134.

3 林德来,林平.脑心综合征.临床荟萃,1999,14(5):1139-1142


作者单位:012000 内蒙古乌兰察布,乌兰察布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内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