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期

22例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方法应用国家提供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对22例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定期随访,观察临床及实验室结果的变化。结果治疗22例艾滋病病人,1例死于脑炎,1例因持续高热治疗无效转入云南省关爱医院,2例出现严重副反应更换治疗方案。20例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应用国家提供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对22例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定期随访,观察临床及实验室结果的变化。结果 治疗22例艾滋病病人, 1例死于脑炎,1例因持续高热治疗无效转入云南省关爱医院,2例出现严重副反应更换治疗方案。20例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服药依从性好的病人疗效更为显著,病人机会性感染得到明显控制。结论 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能促进HIV/AIDS病人的免疫重建,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临床评价

2006年7月东川区在第四轮全球基金云南省昆明市艾滋病项目办的支持下建立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2007年7月-2009年2月先后对22例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给予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符合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临床和实验室入选标准的HIV/AIDS病人22例,进行治疗前的适宜性评估:包括临床适宜性、依从性、实验室诊断和基线评估。向患者解释HIV相关知识、治疗方案、药物信息、国家政策以及保证良好依从性的意义。符合入组条件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病人人口学特征

    1.2.1  性别  22例病人中男14例(63.6%),女8例(36.4%),男女比例为1.75:1。

    1.2.2  年龄  20~29岁8例(36.4%),30~39岁9例(40.9%),40~49岁5例(22.7%)。

    1.3  感染途径  22例病人中经静脉吸毒感染19例(86.4%),经性感染3例(13.6%)。

    1.4  病史  22例病人中既往进行性消瘦或体重下降7例(31.8%),持续或间断发热(>38℃)1个月5例(22.7%),出现带状疱疹2例(9.0%),吞咽疼痛和困难1例(4.5%),淋巴结肿大5例(22.7%),头痛3例(13.6%),夜间盗汗6例(27.3%)。其中并发肺结核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均进行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由东川区疾控中心转入。22例病人中有13例正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

    1.5  实验室资料  22例病人中有15例丙肝抗体阳性(68.2%),2例乙肝两对半小三阳(9.0%),5例肝功能异常(22.7%),但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在100u/L以下。抗病毒治疗前CD4检查情况:0~50个 1例;50~100个 3例;100~200个 10例;200~300个 6例;300~350个 2例。

    1.6  抗病毒方案  20例为拉米夫定+齐多夫定+奈韦拉平(3TC+AZT+NVP)方案, 3例为拉米夫定+司他夫定+奈韦拉平(3TC+D4T+NVP)方案,3例为拉米夫定+齐多夫定+依非韦仑(3TC+AZT+EFV)方案。 药物用法和用量:AZT 300mg/次,2次/d;D4T<60kg,30mg/次,2次/d,>60kg,40mg/次,2次/d;EFV 600mg/次,1次/d,晚睡前服;NVP 200mg/次,1次/d;14天诱导期后改为200mg/次,2次/d;3TC 300mg/次,1次/d[1]。

    1.7  评估方法  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建立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数据库,用药期间分别于15天、1、2、3、6、12、15、18个月进行随访,将病人随访情况录入数据库进行分析评估。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22例病人中, 1例于抗病毒治疗后1周出现脑炎,经治疗无效死亡;1例治疗1周因恶心、呕吐自行停药,经鼓励与解释后再次开始服药;1例出现呕吐、纳差、消瘦、乏力,于治疗2个月后自行停药并改服民间中药1个月,因持续高热经治疗无效转入云南省关爱医院。其余病人坚持服药至今。

    2.2  毒副反应  22例病人服药后有副反应的20例(占90.9%)。其中:恶心、呕吐16例(占72.7%),乏力16例(占72.7%),皮疹2例(占10.0%),肝功能异常8例(占36.4%),贫血2例(占10.0%),白细胞下降15例(占75.0%)。有些患者同时出现2种或2种以上副反应。毒副反应集中在服药后2个月内,大部分病人3个月后毒副反应基本消失,病情稳定。

    2.3  服药后疗效  治疗后CD4分布情况:0~50个1例,50~100个1例,100~200个2例,200~300个4例,300~350个5例,350个以上8例;其中19例CD4不同程度升高,1例改变不明显,1例减少了80个。

    2.4  生活质量的改善  22例病人治疗前有6例(占27.27%)不能从事体力劳动,经抗机会性感染和抗病毒治疗后,除1例死亡,另1例病情加重转院外,其余4例身体均逐渐恢复。目前能从事轻体力劳动者15例(占68.18%),从事中重度劳动者5例(占22.73%)。

  3  讨论

    艾滋病是由于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造成的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其特点主要是造成CD4细胞的数量进行性减少,损害细胞免疫功能,最后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2],因此CD4、CD8细胞计数作为监测艾滋病进程的标记和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和死亡率的重要参数而得到国际公认[3]。本组患者治疗后19例CD4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证明目前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对HIV/AIDS病人是有效的。HAAPT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载量并将其维持在检测不到的水平,使病人维持或重建免疫功能,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4],但现有的抗病毒药物不能将感染者体内的病毒完全清除,要想达到理想的抗病毒治疗效果,防止耐药的发生,需长期或终身服药。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对于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不仅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有助于免疫功能重建,而且可减少病毒耐药性的出现,使抗病毒作用更具持久性,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5]。笔者从本组病例观察到患者停服和漏服药物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反应,服药后显著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占所有不良反应的72.7%。许多病人通过漏服药物来减少服用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而对那些没有症状就开始治疗的病人,服药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使他们感觉身体比治疗前虚弱,从而停止了治疗。这说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极为重要[6]。抗病毒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在治疗开始后的几周内可能较严重,但以后会逐渐好转,这就需要医生与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就可能的药物副反应进行交流,使其充分了解可能出现的症状与降低体内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症状大部分是自限性的(6~12周)[1]。另外还应该注重患者心理生理方面的需求,尽量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动员病人家属和朋友参与病人治疗计划的制定, 为病人日常服药提供心理支持,解除病人社会压力,帮助患者克服被歧视的心理障碍和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才能更好地提高服药依从性,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对病人的依从性教育和咨询要贯穿抗病毒治疗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 张福杰,王玉,王建,等.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35;89.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临床治疗与护理培训教材.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20.

3 郜桂菊,张福杰,姚均,等.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对应关系的临床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4):241-243.

4 姚文虎,赵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江苏医药杂志,2004,30(10):772-773.

5 叶晟,冯宇良,柯云峰,等.艾滋病现症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143-1144.

6 孙晓云,阮玉华. 艾滋病病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6(14): 302-304.

(编辑:邓 锋)


作者单位:654100 云南昆明,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内二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