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4期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抗癌药物能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杀灭肿瘤细胞。但是任何抗癌药物对人体都具有毒性,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无明显选择性,在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相当数量的正常细胞,并直接影响心、肝、肾以及神经系统功能。...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处理

抗癌药物能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杀灭肿瘤细胞。但是任何抗癌药物对人体都具有毒性,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无明显选择性,在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损伤相当数量的正常细胞,并直接影响心、肝、肾以及神经系统功能。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若发生药物渗漏或处理不当,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和炎症,重者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加重了经济负担,而且耽误了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因此,医务人员了解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十分重要。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6年9月—2009年3月共收治恶性肿瘤的病人5400例,其中接受化疗药物的有2701例,年龄最高大75岁,最小13岁。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有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

    2  病例资料简析

    姓名   性别   住院号   外渗情况说明

    2.1   李杏林   男   87830   27/12-2006静滴盖诺40mg,接近结束时发生外渗。外敷3天无任何反应。于1/1-2007发现穿刺部位上方10cm,有2个苞米粒大小的水疱,当时外敷冷敷,换药每日4次,于10/1结痂治愈。

    2.2   杨英超   女   89863   30/3-2007静滴盖诺40mg,患者去卫生间时不慎造成外渗。立即局部利多卡因封闭、外敷。次日起泡、破溃,每日换药3次,于8/4结痂、治愈。

    2.3   郭利金   男   2823737   3/11-2008静滴盖诺40mg,当时无渗出,输液顺利,于1周后局部起泡、外敷、换药1周、治愈。

    2.4   孙德库   男   109580   18/3-2008静点紫杉醇210mg,输液结束时去卫生间造成外渗,外敷药2天治愈。

    2.5   王秋君   女   2825088   18/11-2008静推表阿霉素,当时无渗出,顺利输液,但次日沿血管走行红肿,外敷3天,每日4次,1周后好转,治愈。

    2.6   李荣兰   女   2831874   10/2-2009静点卡铂500mg,外渗时未及时发现,护士发现时已有3cm×4cm的渗出。立即停止输液、局部封闭、外敷、换药,3天后治愈。

    3  化疗药物分类

    烷化剂:环磷酰胺、卡氮芥;抗代谢药物: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抗生素类: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植物类:长春新碱、羟基喜树碱;激素类:地塞米松、强的松;其他:顺铂、卡铂。

    发疱性化疗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阿霉素、表阿霉素、柔红霉素。刺激性化疗药物:外渗后可以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如:卡氮芥、足叶乙甙。非发疱性化疗药物: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药物,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顺铂。

    4  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根据症状与体征可分为三期:Ⅰ期:局部组织炎症反应期;Ⅱ期:静脉炎症反应期;Ⅲ期:组织坏死期。

    5  化疗药物外渗原因

    5.1  药物因素  药物pH值、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

    5.2  血管因素  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

    5.3  操作因素  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针眼不准确。

    5.4  操作因素  其他因素;淋巴水肿;输入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病人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

    6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6.1  合理选择血管  避免在肘窝外注射,手腕以及手背上的神经和肌腱较多,外渗后易致永久性损伤,最佳部位是前臂。(1)根据药物选择血管:发疱性、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不宜选手足背小血管。(2)长期化疗的病人,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3)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的注射选用小静脉。(4)最好通过静脉插管化疗。

    6.2  提高专业技术  (1)熟练穿刺技术,力求一针见血。(2)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3)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4)注入发疱剂前,对使用血管进行正确判断。

    6.3  合理使用药物  正确掌握给药方法及浓度和输入速度。正确的给药方法: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用药后可冲管中间给药,静推时边推边抽,确保药物在血管内。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

    6.4  加强患者配合  (1)化疗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告知病人静点化疗药物前尽量排空大小便,绝对卧床,勿动,大小便均在床上进行。(2)发疱剂滴注时,减少患者的活动。(3)化疗时如有异常的感觉,及时报告护士。(4)护士要加强巡视,告知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7.1  紧急处理  发现渗出,立即停止静脉点滴,吸出药物。评估患者药物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局部使用解毒剂:对抗药物的损伤效应,灭活渗漏药物,加速药物的吸收和排泄。

    局部封闭:2%利多卡因2ml、0.9%NS 2ml、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可以稳定C膜胯膜电位,减少各种刺激反应,还可以阻断炎症刺激交感神经兴奋的传出,有效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7.2  外敷  局部封闭后给予外敷4~6h,然后将外敷药撤掉1~2h。暴露局部。继续给予外敷4~6h,外敷同时可给予冷敷15min。间隔30min/h后,再给第二次冷敷,根据病情与渗出情况可以给冷敷2~3次。

    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并且可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灭活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奥沙利铂外渗后不能冷敷,因为奥沙利铂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感觉迟钝和感觉异常。遇冷会使这种感觉加重。禁止用冷水漱口和进冷食。

    外敷药成分: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妥布霉素、MgSO4、利多卡因。上述药物具有消炎去肿的作用。

    7.3  抬高患肢  发生外渗肢体要尽量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因药物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如在溃疡或坏死的皮肤进行清创换药或植皮,渗漏24h后进行红外线、超短波等理疗。

    7.4  护理人员准确评估外渗药液损失量  如损失量>原药量10%,在重新输入时应遵医嘱补足损失量。

    7.5  外敷时以不滴为宜,湿敷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外围2~3cm,时间24h以上,湿纱布外盖塑料薄膜用胶布固定好,防止药液挥发,胶布松紧适度。

    7.6  外敷时注意保持患者衣物,床单的清洁、干燥。

    7.7  外渗部位未痊愈,禁止在外渗区周围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

    7.8  指导病人患肢不要用力、受压,以防增加药物外渗。

    7.9  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多食水果、蔬菜、多饮水,15天~1个月之内禁食鱼、虾等食物。

    7.10  禁止洗热水浴,患肢更不能热敷,热敷不仅使药物渗出面积增大,而且局部疼痛感更加剧烈。因热敷使局部温度增高代谢增快,耗氧增加,加速组织坏死。

    7.11  护士在整个化疗药物外渗处理过程中要关心、体贴病患,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不安情绪,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总之,对于化疗药物外渗的问题,医务人员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与技术水平是防止外渗的关键。分析外渗原因,做好外渗的预防,更是我们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及时的、科学的、正确的处理外渗,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减少医疗纠纷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编辑:余  强)

 


作者单位:113008 辽宁抚顺,抚顺市抚矿总医院肿瘤内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