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5期

念珠菌性食管炎4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食管炎。分析食管真菌感染是引起食管炎症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为多见,一般认为多在应用抗生素、激素状况下以及恶性肿瘤情况下发生。2009年2月间,经内镜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和(或)病理活检后确诊为念珠菌性食管炎4例,现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食管炎;真菌感染;分析

食管真菌感染是引起食管炎症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为多见,一般认为多在应用抗生素、激素状况下以及恶性肿瘤情况下发生。本院从2002年2月—2009年2月间,经内镜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和(或)病理活检后确诊为念珠菌性食管炎4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男3例,女1例;年龄32~72岁,平均567岁。其中大于50岁者3例,占75%。临床表现以吞咽时胸骨后疼痛最常见,有3例(75%),不同程度吞咽困难2例(50%),胸骨后烧灼感和异物感1例(25%),合并口腔溃疡1例(25%)。4例患者中有2例在院外曾有长期使用抗生素史,1例合并胃癌,1例为食管癌放疗后出现念珠菌感染。

  12 内镜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2例于食管中下段见黏膜散在片状充血,其表面粘附白色斑片状分泌物。1例食管黏膜轻度糜烂,被覆纵行条索状乳白色伪膜,剥离伪膜后见黏膜充血、溃疡及出血。1例黏膜表面颗粒不平并覆乳白色伪膜。

  本组4例全部经内镜下刷取黏膜直接涂片,结果均见念珠菌菌丝及孢子,3例内镜活检病理检查发现菌丝,且已侵入食管黏膜上皮。

  2 治疗及结果

  4例确诊后均停用抗生素,口服制霉菌素或氟康唑,疗程4周。治疗后3例症状消失,1例减轻,复查内镜见食管黏膜充血、水肿消失,未见白色斑片状分泌物。

  3 讨论

  念珠菌性食管炎临床比较少见。笔者自开展胃镜检查以来共检出4例,占同期食管炎的191%(4/209)。在正常状况下,念珠菌是正常菌群,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下才可造成真菌条件致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有:(1)患有基础疾病如肺结核、恶性肿瘤、糖尿病、营养不良、烧伤、艾滋病等;(2)长期大量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3)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经放射性治疗或化学治疗后等[1]。本组有2例在院外因不同感染而长期使用抗生素,最终引起菌群失调,出现食管念珠菌感染。1例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疗后,局部黏膜坏死、溃烂,念珠菌侵入上皮而感染。1例合并食管念珠菌感染的胃癌患者,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胃癌浸润引起幽门梗阻,出现呕吐使大量胃液反流,刺激和损伤食管黏膜,破坏黏膜屏障,容易导致念珠菌感染所致。

  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本组资料显示主要为吞咽疼痛、咽下困难及胸骨后烧灼异物感等,故当临床出现上述表现,特别是老年患者,在排除咽喉疾病外,应高度警惕本病,及早行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最主要方法,当内镜下发现食管黏膜表面有散在白斑或白色伪膜覆盖,则应做黏膜刷片镜检,或同时做活检及培养,以求确诊。本组4例均因消化道症状而行胃镜检查,镜中发现异常后经微生物检查、活检或培养而确诊。治疗仍以抗真菌为主,注意在治疗的同时必须去除诱因,如停用抗生素或激素、暂停放疗、积极改善梗阻症状,以及加强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等。

【参考文献】
   1 秦咏梅,张超贤,刘竹娥念珠菌性食管炎76例临床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437-438

  


作者单位:404700 重庆,重庆市巫山县中医院消化内科

作者: 赵长城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