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5期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42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HoPP诱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本科2007年3月—2010年8月住院的4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临床资料。34%清晨起床、夜间睡眠时起病,均急性起病,双侧瘫痪比较对称,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3。周期性麻痹氯化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HoPP诱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本科2007年3月—2010年8月住院的4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临床资料。结果 90.48%有明确诱因,83.34%清晨起床、夜间睡眠时起病,均急性起病,双侧瘫痪比较对称,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3.33%伴甲亢。结论 早期诊断及治疗对HoPP预后十分重要,有甲亢者对因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  低钾血症;周期性麻痹氯化钾;甲状腺功能亢进

 周期性瘫痪又称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肌病,与钾代谢异常有关,发作间期肌力正常,根据发作时血清钾的浓度可分为低钾型、高钾型、正常钾型三类[1],其中低钾型周期性瘫痪(HoPP)最常见,部分病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功能衰竭、代谢性疾病者,称为继发性周期性瘫痪,病情严重时可引起呼吸肌麻痹及心脏骤停,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笔者收集我科2007年3月—2010年8月住院42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急性起病,以进行性对称性肢体无力就诊,血清钾低于正常值,最低128mmol/L,全部符合《现代神经病学》诊断标准[2]。

  1.2 病例特征

  男37例(88.09%),女5例(1191%);年龄16~58岁,平均(33.2±3.1)岁。首发病年龄最小16岁,最大58岁,其中20岁以下3例(7.14%),20~40岁31例(73.81%),40岁以上8例(19.05%)。并甲亢14例(33.33%),有家族史1例 (2.38%,父亲有类似病史)。

  1.3 发作诱因

  本组38例(90.48%)有明显诱因,其中剧烈运动、劳累17例(40.49%),饱餐、酗酒15例(35.71%),受凉2例(4.76%),腹泻3例(7.14%),情绪激动1例(2.38%),无明显诱因4例(9.52%)。

  1.4 发病时间

  清晨起床时16例(38.09%),夜间睡眠时19例(45.25%),午睡时3例(7.14%),其他时间4例(9.52%)。大多发作0.5~10h就诊。

  1.5 临床表现

  均急性起病,神志清,无大小便障碍,呈进行性对称性肢体无力,以双下肢为重,有不同程度肌力减弱。有上肢肌力减弱者占64.29%:0级5例(11.91%),1级4例(9.52%),2级9例(21.43%),3级6例(14.29%),4级3例(714%);全部有下肢肌力减弱:0级8例(1905%),1级6例(14.29%),2级10例(2381%),3级11例(26.19%),4级7例(1666%)。肢体无力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所有病例四肢感觉均正常,病理征阴性。

  1.6 辅助检查

  本组病例治疗前血清钾均偏低,最低1.28mmol/L,最高3.36mmol/L,2.0~3.0mmol/L 34例(80.95%);血清酶学:CK-MB升高12例(28.57%),LDH升高4例(9.52%);甲状腺功能: TT3、TT4、FT3、FT4升高及TSH降低14例(3333%),甲状腺彩超:9例(21.43%)有甲状腺弥漫性增大,有“火海”征;心电图:36例(85.71%)有低钾性心电图改变,出现u波,T波低平或倒置,ST段下降,QRS波增宽,PR间期、QT间期延长等。

  1.7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发作性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一般诊断不难,首次发作须与下列疾病鉴别:(1)重症肌无力:四肢弛缓性瘫痪,症状有波动性,有晨轻暮重特点,疲劳试验及新斯的明试验阳性;(2)急性脊髓炎:为截瘫或四肢瘫,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大小便障碍,血清钾正常,病程较长;(3)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近端肌力减退,伴四肢末梢型感觉障碍,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血清钾正常;(4)癔病性瘫痪:常有精神刺激,暗示治疗有效,血清钾正常;(5)高钾型周期性瘫痪:多10岁前发病,北欧国家多见,我国罕见,发作期血清钾高于正常,可做钾负荷试验、冷水诱发试验诊断;(6)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本型罕见,多10岁前发病,常极度嗜盐,发作时大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可使瘫痪恢复,血清钾正常。

  1.8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在心电监护下补钾,症状轻无呕吐者原则上口服氯化钾为主,首先2~4g口服,以后每次2g,每日3~4次,每日总量10g,好转后1g,每日3次;重者口服氯化钾同时给予0.3%氯化钾溶液静滴(<1g/h,避免使用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伴低镁者给予门冬氨酸钾镁静滴,血清钾≥4.0mmol/L时停静脉补钾,继续口服补钾7~10天至症状完全恢复;甲亢患者补钾同时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肌力恢复后继续适量补钾,甲状腺功能恢复后无肢体瘫痪发生。HoPP可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及留钾利尿剂螺内酯,口服高钾低钠饮食预防复发。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HoPP若治疗及时,效果良好,无后遗症。

  2 讨论

  HoPP是1863年由Gavare首先描述,1885年Goldflam强调此病与遗传有关,故又称家族性遗传性周期性瘫痪。国外常有家族史,国内多为散发病例[3],国内亦有家族发作报道[4,5]。HoPP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男性多见,可能与此年龄段人群在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压力最大有关。长期紧张的生活使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加,使细胞内外钾离子平衡发生改变,从而诱发疾病的发生[6]。HoPP属于骨骼肌钙离子通道病。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倾向于肌细胞异常学说,即发作时细胞膜的钠-钾泵兴奋性增加,使大量钾离子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细胞外及血清中钾离子减少,造成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变化,引起细胞膜的去极化和对电刺激的无反应,造成神经肌肉传递阻滞,导致肌无力或瘫痪的发生[7]。该病致病基因可能呈多元性,位于染色体1q31-q32上编码骨骼肌细胞膜钙离子通道α-1亚单位的CACNA1S突变以及17q上编码的钠离子通道的SCN4A突变均与本病有关,现在研究表明,两种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均能使钠离子电流幅度降低,提示钠离子电流下降是导致HoPP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8]。本组资料男女之比7.4:1(37:5), 20~40岁青壮年占73.81%,有明显诱因者占90.48%,常见诱因有剧烈运动、劳累、饱餐、酗酒、寒冷、感染、情绪激动、大量输入葡萄糖、应用胰岛素及肾上腺素等,83.34%见于夜间入睡后或清晨醒来时发现肢体对称性软瘫,常由双下肢开始,延及双上肢,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极少累及颈肌、膈神经和颅神经支配的肌肉,患者无意识障碍,病理征阴性。急性发作时血清钾越低心电图异常率越高,但低血钾与肌无力程度并不一定成正比。

  通过本组病例分析,对HoPP预防、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平时少食多餐,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诱因,因部分患者可多次发生;(2)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低钠高钾饮食,多饮用高钾饮料;(3)常口服钾片、乙酰唑胺及留钾利尿剂等;(4)禁用渗透性利尿剂及排钾利尿剂,如甘露醇、呋塞米等;(5)避免使用葡萄糖或葡萄糖氯化钠溶液静脉补钾,因二者均可使血清钾进一步降低,加重病情;(6)常规查电解质、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等,若有甲亢及时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急性期过后控制甲亢是关键,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可减少HoPP反复发生。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5.

  2 王新德.现代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240.

  3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93-994.

  4 高正伟,邱麟,罗志娟.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一家系.疑难病杂志,2009,8(8):460.

  5 曹奎杰,强文.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一家系相关基因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2):39.

  6 吴海东.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生因素.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0,7(1):86.

  7 陈国强.基础病理生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7.

  8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914-2915.

  

作者: 董同忠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