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4期

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0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摘要:2003年6月~2004年6月我科应用小剂量干扰素肌注,联合小剂量强的松及阿昔洛韦口服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0例,取得满意疗效。1一般资料带状疱疹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住院部或门诊,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周内未内服和外用抗病毒药物。严重的心肝肾疾患或全身衰竭者、肿瘤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应用皮质类固醇......

点击显示 收起

  2003年6月~2004年6月我科应用小剂量干扰素肌注,联合小剂量强的松及阿昔洛韦口服三联疗法治疗带状疱疹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带状疱疹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住院部或门诊,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周内未内服和外用抗病毒药物。严重的心肝肾疾患或全身衰竭者、肿瘤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妊娠以及哺乳期患者不作为治疗观察对象。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6~68岁,平均(57.33±15.4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14天,平均(5.59±2.97)天;受累神经:颅神经16例,颈神经5例,胸神经6例,腰神经11例,骶神经2例。对照组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56.19±15.2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5~17天,平均(5.22±3.21)天,受累神经:颅神经21例,颈神经8例,胸神经8例,腰神经15例,骶神经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皮损数量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强的松10mg口服3次/d,重组人干扰素α-2b(商品名:利分能,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溶于注射用水2ml中局部肌肉注射,1次/d;阿昔洛韦0.2g口服,4次/d。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0.2g,4次/d。两组均治疗7天为一疗程。局部皮损未破损者外涂炉甘石洗剂,破溃渗液者用3%硼酸液湿敷,合并感染者酌情予以口服或外用抗生素类药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 止疱为原发水疱开始干涸,无新疱出现;结痂为全部疱疹干涸结痂;止痛为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痊愈为皮疹完全消退,疼痛消失;显效为皮疹消退≥70%,疼痛基本消失,偶有刺痛;有效为皮疹消退50%~70%,疼痛减轻;无效为皮疹消退<50%,疼痛无减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χ 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表2。治疗组在止疱、止痛、结痂的时间方面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12.48,P<0.01,χ 2 =8.84,P<0.01)。治疗组有3例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7.5%,对照组有11例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20.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 2 =40.39,P<0.01)。
    
  表1 两组带状疱疹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比较 (略)
    
  表2 两组带状疱疹疗效比较 (略)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2例出现轻度胃部不适,2例睡眠稍差,6例出现流感样症状,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所有病例复查血象,肝肾功能无异常。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常伴有持续性的灼痛,阵发性刺痛和触痛,带状疱疹后1个月,PHN的发生率为19.2%,3个月为7.2%,1年为3.4%,罹患PHN的危险因素还与带状疱疹发作时疼痛程度、皮损的数量、周围神经痛的轻重、持续时间、精神状态亦有关 [1] ,因此应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止痛、止疱,尽快将患者从巨大的精神折磨中解脱出来。预防PHN的发生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主要目的,阿昔洛韦可以有效地通过对病毒DNA多聚酶的抑制和直接渗入病毒DNA链中,抑制DNA的合成,防止其DNA链延伸,并且对疱疹病毒有较强的选择性 [2] 。带状疱疹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 [3] ,重组人干扰素α-2b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能提高机体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溶解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防止病毒进入正常细胞 [4] 。小剂量、短程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使带状疱疹神经痛迅速减轻,同时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5] 。本研究成果表明,小剂量干扰素、小剂量强的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PHN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有因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导致皮疹扩散和感染加重的情况,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较轻,可坚持治疗,且疗程结束后,不良反应逐渐消失,临床应用安全性相对较好。
     
  参考文献
    
  1 陈扬.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理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8(1):49.
   
  2 姚光弼,黄晓莉,范正,等.无环鸟苷的药物及临床应用.中华传染病杂志,1985,3:119.
   
  3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0-303.
   
  4 杨莉萍,费素艳,邵宏.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31(2):78-81.
   
  5 王秀敏,张建明,李海英.小剂量使用类固醇激素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影响.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17(4):246-247.
    
  (编辑子 涵) 

  作者单位:423000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 

作者: 蒋小音 李建芳 谭龙梅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