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期

咪唑斯汀治疗48例急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摘要:湿疹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瘙痒剧烈和多形性损害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属Ⅳ型变态反应[1]。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部潮红,搔抓后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呈明显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浆液不断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并逐渐向周围蔓延,合并感染时,则炎症更明显......

点击显示 收起

   湿疹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瘙痒剧烈和多形性损害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属Ⅳ型变态反应[1]。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3个类型: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部潮红,搔抓后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呈明显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浆液不断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并逐渐向周围蔓延,合并感染时,则炎症更明显,有时可形成脓疱。我们用咪唑斯汀治疗48例急性湿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5月我们共收集门诊及住院患者共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平均40.8岁,平均病程5天。

  1.2  病例排除标准  治疗前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口服及外用者;接受过其他抗过敏药物治疗者;心、肝、肾等器官疾病及系统性疾病;前列腺增生及青光眼患者;正在接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治疗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患有恶性肿瘤、感染性休克、肺动脉高压等严重性疾病者。

  1.3  给药方法  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每天1次,有渗出者给予氧化锌油及派瑞松外用,瘙痒严重者给予10%葡萄糖酸钙10ml每日1次静推,连用2周后判定结果。

  1.4  疗效观察及评分标准  选择损害最严重的部位为靶部位,记录靶皮损的面积及瘙痒程度。靶皮损按0~4级评分法评分:0为粟粒大丘疹,1为丘疱疹或小水疱,2为伴有点状糜烂,3为有明显渗出,4为脓疱或结痂者。瘙痒的程度按0~4级评分法评分:0为轻微瘙痒,1为中度瘙痒尚可以忍受,2为中度瘙痒但不影响工作、睡眠,3为中度瘙痒已影响工作睡眠者,4为严重瘙痒基本呈持续性。治疗后1、2周分别对靶部位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评分。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疗效指数)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级。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痊愈为皮损完全消退,痒感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为皮损明显消退,痒感明显减轻,60%≤疗效指数<90%;有效为皮损有所减退和减轻,20%≤疗效指数<60%;无效为皮损消退很少,或皮损无改变或加重,痒感同治疗前或加重,疗效指数<20%。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咪唑斯汀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略)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见心律失常、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发生,但3例患者有轻度嗜睡。

  3  讨论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发生主要取决于致敏物的致敏性和宿主对外源性致敏物的反应。致敏物穿过皮肤,Langerhans抗原提呈细胞(LC)携带致敏物离开表皮迁移至淋巴结,进入副皮质区。LC在迁移途中将致敏物加工,使其能与细胞表面HLA-DR分子相连,到达淋巴结,LC将致敏物提呈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一旦识别致敏物和HLA-DR便建立免疫记忆,再次暴露于致敏物,LC将其携带至真皮T记忆细胞,变态反应激活释放细胞因子攻击其他细胞,导致变态反应性湿疹的炎症反应[2]。临床实践已经表明,单纯抗组胺药物对防治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疗效有限。咪唑斯汀是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是苯丙咪唑类化合物,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它具有强效、特异的H1抗组胺活性,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移行及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炎症的特性。

  本组48例患者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更易受到不良因素、理化因素等的刺激有关。咪唑斯汀在治疗过程中起效快,第1周结束时有2例已达临床治愈。Michel[3]等以皮腔技术检测花粉过敏患者皮损处分泌液中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水平,结果提示咪唑斯汀显著降低皮损处ICAM-1水平,提示它不仅有抗组胺作用,还有抗感染作用,这是与以往抗过敏药物不同之处,对于湿疹的患者选择咪唑斯汀尤为适合。本组患者在治疗2周时治愈率达89.58%,因此咪唑斯汀独有的抗炎活性,在治疗过敏性和炎症性疾病中比其他的H1受体拮抗剂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0.

  2  易雪梅,温海,付文成,等.复方酮康唑喷膜对豚鼠湿疹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3):141-143.

  3  Michel L,Murrieta-aguttes M,Jean-Louis F,et al.Humoral and cellulai responses to histamine and pollen allergen in a skin chamber model:effect of mizolastine.Ann Allergy Immunol,2000,85(1):64-69.

  作者单位: 150036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省医院

  (编辑:田  雨)

作者: 魏娟柳曦光马良娟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