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扬州市近20年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皮肤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新形势下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方式及策略。方法通过分析扬州市1985~2004年发现的97例新患者,就性别、年龄、型别、病期、发现方式、传染史、畸残情况、初发部位及症状等进行总结,并与历史发现患者相比较。结果近20年新发现患者中男女之比为2。27%,发现方式以皮防所门诊及综合医院皮肤科为主,初发症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形势下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方式及策略。方法  通过分析扬州市1985~2004年发现的97例新患者,就性别、年龄、型别、病期、发现方式、传染史、畸残情况、初发部位及症状等进行总结,并与历史发现患者相比较。结果  近20年新发现患者中男女之比为2.46:1,平均年龄45.98岁,多菌型与少菌型之比为2.23:1,平均病期12.67个月,畸残率为42.27%,发现方式以皮防所门诊及综合医院皮肤科为主,初发症状以麻木和红斑为主。结论  近20年新发现患者中儿童患者比例下降,多菌型比例升高,病期缩短,畸残率下降。

  【关键词】  麻风;新发现患者
  
  An analysis on 97 new cases detected leprosy from 1985 to 2004

  SU Jun.

  Institute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of Yangzhou CDC,Jiangsu 22500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earch methods and strategy to aim at new situation on leprosy control.Methods  To compare and analyse the new cases detected from 1985 to 2004 with those patients detected before 1985.Results  For the new cases detected in recent 20 years,the average age and duration are 45.98 years old and 12.67 months respectively;male to female is 2.46:1;disability and deformity rate is 42.27%;most of them were detected in clinics where were local station for skin disease as well as Dept.of dermatology in general hospitals. In addition,most of first symptoms on leprosy are red patchs and numbness.Conclusion  According to analysis,the proportion of children in new patients and disability rate are both dropped down;the duration of leprosy suffering is shorten;but the ratio of MB to PB is increased.So author emphased that perform heath education to general doctors are more important.

  【Key words】  leprosy;new cases

  扬州市历史上曾经是麻风病高流行区,全市患病率最高年份(1973年)曾达1.89‰,发病率最高年份(1964年)曾达25.8/10万,至2004年底累计发现麻风9503例。经过多年来的大规模防治,尤其是自1984年起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联合化疗(MDT)以来,麻风流行情况得到了较好控制,新患者逐年减少,并于1997年顺利通过了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验收。为探讨新形势下的麻风病防治对策,我们对近20年来(1985~2004年)全市的新发现患者共97例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取自全市各麻风病防治机构历年上报的新发现患者登记表及各类报表,加以核实、校正、汇总。

  1.2  诊断标准  麻风分类按光谱免疫分类法,诊断依据临床、皮肤查菌及病理检查。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型别、病期、传染史、发现方式、畸残情况、初发部位及症状等。

  1.3  方法  将97例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作为研究组,而全市历史累计发现的950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就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型别、病程、发现方式、传染史、畸残情况、初发部位及症状等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并与全市历史累计病例做比较。

  2  结果

  2.1  年龄和性别  97例新患者中,男69例,占71.13%,女28例,占28.87%,男女之比的2.46:1,与全市历史累计发现的9503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3.01:1(7131/237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78,P>0.05);确诊时年龄最大76岁,最小13岁,平均45.98岁,其中<14岁儿童患者仅有2例,占2.06%,与历史累计发现患者中儿童患者所占比例的13.66%相比显著减少(χ2=11.00,P<0.01)。具体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97例新发现患者年龄分布(略)

  2.2  型别  分布见表2。多菌型与少菌型之比为2.23:1,而历史累计患者中多菌型与少菌型之比为0.16:1,近20年新发现患者中多菌型比例显著升高(χ2=242.94,P<0.01)。

  表2  97例新发现患者型别分布(略)

  2.3  病期  新发现患者中病期最长为90个月,最短为15天,平均病期12.67个月。其中病期在1年以内者62例,占63.92%;1~2年者24例,占24.74%;2年以上者11例,占11.34%。平均病期及病期时间分布都与历史累计患者情况相似。

  2.4  发现方式  分布见表3。历史上,针对当时麻风病流行程度较严重的情况,我市曾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及70年代中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全民普查,分别查出患者3162例、3790例。另外还开展了数次较大规模的线索调查。因此,在历史累计发现的9503例患者中,发现方式排在第一位的是全民普查,共发现患者6952例,占73.16%;第二位是线索调查,共发现患者545例,占5.74%。这与近20年情况完全不同。

  表3  97例新患者发现方式分布(略)

  2.5  传染史  无具体接触传染史者57例,其余40例与历史累计发现患者情况类似。详细情况见表4。

  表4  97例新发现患者传染史(略)

  2.6  畸残情况  确诊时无畸残者56例,占57.73%;有畸残者41例,占42.27%。其中有手部畸残者30例,有足部畸残者9例,有面部畸残者8例,有2个及2个以上部位畸残者18例。由于WHO于1960年才提出麻风残疾分级[1],在我国对新发现患者进行畸残情况检查记录始于20世纪 80年代后,因此历史累计发现患者确诊时的畸残情况无统计资料。

  2.7  初发部位及症状  97例新患者中,初发部位为单个者63例,初发部位为2个者14例,初发部位为3个及3个以上者20例。初发部位在面部者共47例,在小腿者33例,在手部者25例,在腰背者20例,在大腿者20例,在足部者19例,在前臂者17例,在胸腹者14例,在上臂者12例,在臀部者12例。97例新患者共出现11种初发症状,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麻木及红斑,分别有63例、60例患者发生上述症状,具体情况见表5。与历史所发现患者相比,初发症状及部位分布都没有明显差别。

  表5  97例新发现患者初发症状(略)

  3  讨论

  经过多年来卓有成效的防治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市范围内的麻风病新患者逐年减少,近20年来平均每年发现新患者4.85例,远远低于建国以来至1984年平均每年新发现268.74例的水平。且新发现患者中儿童比例显著减少,老年病例增多,近20年新发现患者中60岁以上者占19.59%,而历史综合统计中60岁以上者仅占2.82%,与湖北等地报道相似[2]。儿童病例的减少,老年病例的增多,新发现患者数的大幅降低,证明了我市麻风防治措施的有效及基本消灭麻风病这一防治成果的可靠。

  从近20年新发现患者型别分布来看,多菌型病例所占比例较以前显著升高,与浙江等国内许多地方所报道情况类似[3]。较之少菌型,治愈这部分病例需要更长的时间及更加规范的联合化疗措施,且这些患者更易出现麻风反应及畸残等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也会加大易感人群被感染发病的机会。所有这些都提示我们,我市的麻风防治工作仍不能有丝毫松懈和掉以轻心,形势仍不容乐观。

  从新患者发现方式来看,各级麻防专业机构门诊部发现占了绝大多数,其他医疗机构皮肤科及基层医务人员报病亦占一定比例。随着新发患者数的大量减少,新病例的分布由集簇性分布趋向于散在性分布,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大规模普查及线索调查已不再适应形势的发展,麻防专业结构和各级医院皮肤科成为发现患者的主要途径[4]。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提高他们识别麻风的技能和警惕性,减少漏诊,并继续加强对既往麻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监测。基层防治网络一直是我市麻风防治的优势,近年新发患者中基层医务人员报病仍占一定比例,今后仍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继续做好培训等工作。

  97例新患者中有63例初发时出现麻木症状,60例出现红斑,与盐城等地所报道的相似[5]。提示在皮肤科门诊及疑似病例检查中应对这2种症状高度重视,以减少漏诊。同时麻风皮损常呈多形性,易与其他皮肤病相混淆[6],在临床工作中尤其应该注意鉴别。97例新患者中畸残率为42.27%,与全省同期情况基本一致[7]。麻风病的畸残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预防畸残的发生、减轻畸残的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是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愿望和重要任务,而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降低畸残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加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力度,切实减少畸残的发生,以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顺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陈贤义,李文忠,陈家琨.麻风病防治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08.

  2  叶建君,刘作圣,朱立,等.湖北省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151-152.

  3  沈云良,许亚平,严军华,等.浙江省1990~2002年新发现麻风病例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88.

  4  景志春,张仁宝,侯玉鸿,等.麻风病人的发现方式和健康教育.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19:35-36.

  5  刘燕,沈进进,薛益虎.盐城市1987~1996年新发现麻风病人的发现方式及误诊.中国麻风杂志,1999,15:32.

  6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

  7  闫红静,虞浩,许卫国.江苏省1991~2002年新发现麻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455-456.

  (编辑:陈  沁)

  作者单位: 225007  江苏扬州,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性病防治所

 

作者: 苏军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