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期

腹股沟斜疝术后出血46例原因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我院自1996年1月~2004年6月共收治腹股沟斜疝患者648例,其中46例术后继发出血,占7。2结果46例中,单纯阴囊血肿32例,单纯精索血肿7例,切口皮下血肿3例,混合血肿4例。保守治疗治愈38例,阴囊切开血肿清除并引流6例,穿刺抽液2例。血肿消失最短15d,最长6个月。...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1996年1月~2004年6月共收治腹股沟斜疝患者648例,其中46例术后继发出血,占7.1%。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44例,女2例。年龄1~78岁,平均34.6岁。左侧20例,右侧21例,双侧5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42年。嵌顿疝36例,巨大疝33例,复发疝4例。合并症有:前列腺增生症15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8例,肺气肿9例,高血压病11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3例,习惯性便秘4例。
   
  1.2 方法 疝囊高位结扎加修补。其中福格森(ferguson)修补法20例,巴西尼(bassini)修补法16例,哈斯特德(halst-ed)修补法10例。
    
  2 结果
    
  46例中,单纯阴囊血肿32例,单纯精索血肿7例,切口皮下血肿3例,混合血肿4例。保守治疗治愈38例,阴囊切开血肿清除并引流6例,穿刺抽液2例。住院时间15~21d,平均19d。血肿消失最短15d,最长6个月。
    
  3 讨论
    
  皮下及阴囊血肿是腹股沟斜疝术后较为多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报道不一,文献报道为0~6.9%不等 [1]。本组病例发生率为7.1%高于报道,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3.1 疝囊剥离时创面过大而又未加以彻底止血 对于巨大疝的患者,由于病程长,疝囊较厚,外有粘连,剥离时易致渗血,因创面大,止血较为困难。虽电凝可以止血,但术后由于患者腹压增加,如前列腺增生、习惯性便秘、肺部疾病等都可引起创面出血,而导致阴囊血肿。本组病例中有3例就因前列腺增生致排尿困难而又未上尿管引起阴囊血肿的。因此,术前必须治疗合并症。对老年患者术前须清洁灌肠、常规上尿管,术后给予缓泻剂,保持二便通畅可减少阴囊血肿的发生。同时,对巨大疝囊也可以不剥离,直接于疝囊内安放引流管。或剥离疝囊并止血后再安放引流管,也可减少阴囊血肿的发生。对婴幼儿要防止哭闹。
   
  3.2 残存疝囊边缘继发出血 这也是容易引起阴囊血肿而又易被忽视的问题。因疝囊大而又不易剥离时,一定要注意疝囊边缘的止血。电凝止血如不确切,可缝扎止血。

  3.3 精索蔓状静脉丛出血 精索蔓状静脉丛血管壁菲薄,交通支又多,手术时如有出血,压迫即可止血。但术后患者常因切口疼痛等原因而引起腹肌紧张,精索静脉回流压力升高,可再发生出血。而且在巴西尼及哈斯特德修补法时,因精索位置的改变,在缝皮时也可因缝针过深而穿破精索血管导致术后精索血肿。本组精索血肿中就有2例缘于此。因此,术中精索游离时如有出血可缝扎止血。较小的出血可以电凝止血。在缝合皮肤时一定要了解术式及解剖的变异,缝针千万不要过深,最好在直视下缝合。
   
  3.4 血管损伤 术中损伤腹壁下血管,缝合及压迫可能暂时止血,但术后可能再出血。如果是贯穿后结扎,仅部分血管壁被缝扎,则血管壁有缺血的可能,一旦脱落则造成出血。腹壁浅静脉有时较粗,未妥善结扎或仅用电灼止血,术后也有再出血的可能。在缝合皮肤时,虽然出血在打结后停止,但其皮下血管仍在渗血。本组病例中有1例就是在缝皮时至皮下血管出血而引起皮下血肿,虽经敞开换药,仍继发切口感染,1个月后才愈。
   
  3.5 医生技术原因 对解剖不熟悉,术中找不到疝囊而粗暴操作,创面杂乱,广泛渗血而又不加以认真止血,致术后出血而引起血肿。
   
  3.6 其它 因肝脏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而致凝血机制障碍也是引起血肿的原因之一,因此术前一定要认真检查并作相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王陆林.普通外科手术意外与并发症.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615.

  (编辑一 凡) 

  作者单位:438700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外—科

作者: 沈强 段支前 陈当 石峰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