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肩-悬吊自体牵引法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多见于产伤,临床常见。有多种外固定和肢体牵引疗法可供选择。但新生儿皮肤幼嫩,各种常规外固定及皮牵引均有损伤皮肤的危险。为避免此种并发症,笔者设计采用了“肩-悬吊”自体牵引法进行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多见于产伤,临床常见。有多种外固定和肢体牵引疗法可供选择。但新生儿皮肤幼嫩,各种常规外固定及皮牵引均有损伤皮肤的危险。为避免此种并发症,笔者设计采用了“肩-悬吊”自体牵引法进行治疗。 方法  将患肢置屈髋屈膝位,使患儿大腿与其腹部相贴。取一围巾自患肢窝经背部绕过对侧肩部在胸前打结,使患侧大腿悬吊牵引伸直。 结果  本组13例,悬吊牵引15d,患肢肿痛消失,无畸形,股骨对线好,无重叠,有大量骨痂形成。去牵引后患肢活动好,临床治愈。 结论  肩-悬吊自体牵引法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具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生物力学合理,治疗效果可靠,便于患儿护理等特点,临床效果良好。适合医院及家庭内的治疗观察,值得采用。

    关键词  新生儿股骨干骨折 肩-悬吊自体牵引法

    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常见,最多见的原因是产伤。用多种外固定和肢体牵引疗法均可治愈。但新生儿皮肤幼嫩,各种外固定及皮牵引均有损伤皮肤的危险。笔者采用“肩-悬吊”自体牵引法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5例,女8例。出生后2~4h,均因产伤致股骨干骨折。骨折发生于股骨干中、上段,骨折呈斜形或螺旋形。外观有明显的成角畸形,肢体短缩0.5~1cm,血运好,无其他合并伤。1.2 治疗方法 置患儿于硬床上,平卧位,使脊柱伸直。将患肢置屈髋屈膝位,使患儿大腿与其腹部相贴。取一围巾自患肢窝经背部绕过对侧肩部在胸前打结,使患侧大腿悬吊牵引伸直,畸形消失。

    2 结果

    悬吊牵引15d,患肢肿痛消失,无畸形,拍片显示股骨对线好,无重叠,有大量骨痂形成。去牵引后患肢活动好,治愈。

    3 讨论

    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在产伤骨折中常见,有统计为长管状骨的50%~60%。由于小儿骨膜肥厚,而且还具有很大的强度,因而具有积极的生骨潜力。在骨折后常常仅有一侧骨膜断裂,而另一侧骨膜尚未断裂形成一铰链。若合理利用这一特点,则骨膜铰链会有利于骨折复位,达到解剖复位或仅有轻度移位。另外,小儿骨骼无机盐少,有较多的骨孔和哈佛管,血运丰富,小儿骨膜有很强的成骨能力,故骨折形成后骨痂生成快且多。新生儿股骨干骨折一般只需2~3周即可达到初步愈合。小儿骨折发生不愈合者极少,一般认为骨折不愈合不是小儿骨折的并发症。小儿骨骼生长过程中对骨折后遗畸形有较强的矫正能力,甚至有非常严重的成角畸形和一定程度的重叠短缩,也能在数月至数年中矫正满意。这种能力在骨干骨折中更为明显,年龄越小矫正能力越强。有报道称在新生儿股骨干骨折成角畸形80°或短缩约为股骨全长的1/10时,仍能矫正至接近正常。忽视这一点,盲目追求解剖复位而轻易采取手术的做法是错误的。

    对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多采取牵引治疗。3岁以内多以双下肢悬吊牵引,3岁以上小儿常在Thomas架上行单侧肢体牵引治疗,以防止股骨成角愈合。本组13例中,由于新生儿产后2~4h,皮肤幼嫩,若行下肢皮牵引有损伤皮肤的危险。笔者采用肩-悬吊自体牵引法,既可避免损伤皮肤,又能达到施行牵引的目的。同时,置患儿下肢屈髋屈膝位,大腿与腹部相贴,其体位与其出生前相近,因而生物力学合理,体位自然,更有利于避免畸形发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也有利于患儿的日常生活护理,不必住院,完全可以门诊治疗,随诊观察。在自体悬吊牵引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防止牵引过紧或过松。应以患儿大腿轻贴于腹部,外观成角畸形消失为准。牵引过松难以避免骨折成角和短缩畸形,牵引过紧则可能引起脊柱侧弯,或压迫窝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而致肢体坏死。牵引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严密观察,随时对症处理。牵引用带应以宽、厚、软的材料为宜,避免压伤颈、肩及窝部皮肤。因新生儿无配合治疗和自我保护能力,牵引治疗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颈肩、皮肤以及大腿与腹部皮肤相贴处,必要时可给予按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防止皮炎和溃疡形成。

    (编辑莉 莉)

    作者单位:265400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医院骨科

作者: 于顺礼 李文祥 徐爱贤 郝爱萍 田 军 冯翠军 张光辉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