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药物注射性双手拇内收肌挛缩1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药物注射性“虎口”狭窄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常见,随着现代医学知识的普及,便少有发生。但一些边远农村医生仍有往手部合谷穴注射药物者,引起手部内收肌挛缩。我院于1999年10月收治1例双手“虎口”狭窄的患儿,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女,12岁,小学生,因双手虎口不能开大6个月就医。...

点击显示 收起

    药物注射性“虎口”狭窄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常见,随着现代医学知识的普及,便少有发生。但一些边远农村医生仍有往手部合谷穴注射药物者,引起手部内收肌挛缩。我院于1999年10月收治1例双手“虎口”狭窄的患儿,经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12岁,小学生,因双手虎口不能开大6个月就医。该患儿6个月前因发烧在当地卫生所行双手合谷穴各注射安痛定1ml,以后逐渐出现双手虎口不能开大,写字及握东西困难,曾在省内数家医院就医均诊断药物注射性虎口狭窄,需手术治疗。1999年10月15日收入我院,检查:双手拇指内收屈曲畸形,末节过伸位。左手虎口开大约10°左右,右手虎口开大约20°左右,主、被动开大障碍。掌侧大鱼际尺侧缘可触及硬性结节。双手拇指可主动屈曲末节,伸掌指关节障碍。入院诊断:药物注射性双手拇内收肌挛缩症。 治疗方法:局麻,于双手大鱼际尺侧缘纵行切开,在深处分别发现拇内收肌横头处有一0.5cm×1.0cm白色瘢痕组织,切除后虎口马上开大到正常角度。术后经抗炎治疗和功能锻炼,双手虎口开合基本正常,可以写字及握东西。

    2 讨论

    2.1 发病原因及体征 手内在肌体积小,结构精细,针刺后可形成血肿、感染,尤其是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可引起肌肉瘢痕挛缩。病变较局限,手术治疗后效果好。本病例2块瘢痕分别在0.5cm×1.0cm左右,与周边肌肉粘连较轻。合谷穴位于第1、2掌骨间,在第2掌骨中部桡侧。针刺此穴经过的浅层为第1背侧骨间肌,深层为拇内收肌,药物注射后也可以扩散到拇短屈肌。如果第1背侧骨间肌起于第1掌骨头处发生病变,就出现食指MP屈曲、桡偏及伸指间关节。损伤发生在起于第2掌骨头肌腹时,则表现为MP屈曲、桡偏畸形,指间关节屈曲正常 [1] 。 拇内收肌有横头及斜头,汇成肌腱分别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头基底的尺侧,另一止于拇指伸腱扩张部。病变深达此肌时拇指有内收畸形,还有掌指关节屈曲及指间关节过伸畸形 [1] 。本病例属于该型。

    2.2 诊断 首先了解局部有无注射史,对诊断十分重要。根据不同典型体征,可以了解是哪块肌肉损伤。在局部可触及索条状或硬结状团块,在做反方向活动时肿物触及更明显。该患儿因双手虎口狭窄,拇指内收屈曲畸形,功能丧失,所以明确诊断。

    2.3 治疗 一经确诊,只有手术才能治愈。发生在第1背侧骨间肌,选择背侧做一纵弧形切口;如果发生在拇内收肌则在掌侧大鱼际尺侧缘做切口。本病例是拇内收肌挛缩,术中切除瘢痕组织,使虎口开大。同时为防止因肌肉损伤大或内有腔隙,再度出现瘢痕填充,挛缩复发,在术中要闭合肌肉创面和腔隙。术后制动患指于畸形相反的位置,2周拆线并功能锻炼,直至康复。(本文图片见封三)

    参考文献

    1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437-440. 

    (编辑子 善)

    作者单位:136000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
    674100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作者: 张丽华胡伟山刘春艳宋基学刘晓春李红梅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