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9期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55例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报告55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冠脉搭桥术)。方法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取胸骨正中切口,备体外循环,在心脏不停跳下行冠脉搭桥术。术中使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连续缝合搭桥1~4支。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安全性好,减少了体外循环的并发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报告55例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冠脉搭桥术)。 方法  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取胸骨正中切口,备体外循环,在心脏不停跳下行冠脉搭桥术。术中使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塞子,连续缝合搭桥1~4支。 结果  本组病例中术后死亡1例,急性心包填塞2例,急性肺水肿3例。 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安全性好,减少了体外循环的并发症。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外科界20世纪90年代开始追求微创外科,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冠脉搭桥术),已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趋势[1] 。我院自1999年6月~2004年1月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55例,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5例中,男45例,女10例,年龄38~71岁,平均56.3岁;术前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43例,稳定型心绞痛12例,有阵发性心肌梗死病史者3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史1例,6例曾有脑血栓病史,合并高血压28例,糖尿病22例,心功能不全2例,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狭窄5例,单支病变3例,二支病变12例,主支病变29例,四支病变6例,左室射血分数(EF)30%~64%,平均(53.2±10.47)%。
   
  1.2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全麻,常规备体外循环(干备)。取平卧位,胸骨正中切口,两组患者分别取左大隐静脉和左侧乳内动脉或左侧桡动脉备用。静脉取下后用肝素水注射检查有无漏水,如有漏水则用7-0prolene缝合处理或用银夹夹闭,左乳内动脉远端切断前按1mg/kg肝素行全身肝素化,切断后用罂粟碱水做血管腔内和周围组织注射,以扩张痉挛动脉。年轻患者亦可取双侧乳内动脉(IMA)。麻醉控制心率<60次/min,降低心肌收缩力。心脏后垫纱垫使心脏抬高,心包后壁缝1针10号线做牵引。探查冠脉病变。于狭窄远端做吻合处,用冠状动脉固定器(CTS或Chase)固定冠脉处心脏,小圆刀切开心外膜,冠脉刀切开冠脉后将分流栓置入。切开冠脉后先用1.5mm探子探测近端和远端内经,如有冠脉狭窄,则用探子做扩张。做吻合时,远端吻合口用7-0prolene线连续缝合,如冠脉内径小于1.5mm则用8-0prolene线连续吻合,升主动脉近端吻合口用6-0prolene线连续缝合。本组左乳内动脉(LIMA)与左前降支(LAD)单支搭桥3例,33例加用大隐静脉,做升主动脉和对角支钝缘支,左室后支,后降支等做序贯搭桥。1例年轻患者用双乳内动脉搭桥。左乳内动脉(LIMA)搭在左前降支(LAD)上,右乳内动脉(RIMA)搭在右冠状动脉(RCA)上,1例年轻患者用左乳内动脉(LIMA)搭在左前降支(LAD)上,右乳内动脉(RIMA)取下后搭在左乳内动脉(LIMA)和对角支、钝缘支之间。15例患者用左乳内动脉(LIMA)搭在前降支(LAD)上,左桡动脉搭在升主动脉和对角支、钝缘支、后降支(PDA)上,平均搭桥(2.8±0.3)支。手术时间(1.8~3.5)h,平均(2.6±0.4)h,其中2例因右冠脉分支细小,无法行动脉搭桥,遂行静脉动脉化,即搭桥在升主动脉和冠状静脉的心小静脉上,将静脉近心端缝扎。2例术中同时行室壁瘤切除术。
    
  2 结果

  术后并发心律失常3例,用药处理后转复窦性心律。心包填塞2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为动脉桥出血,1例为静脉桥出血,给予缝合修补。本组死亡1例,为双乳内动脉桥,术后12h后心梗死亡,急性肺水肿3例,延长辅助呼吸时间,加强强心、利尿,补充胶体,应用1-6磷酸果糖,患者均治愈,术后辅助呼吸时间10~18h,平均(13±4.8)h,术后8~20天痊愈出院,平均(15±5)天。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冠脉搭桥术(CABG)的广泛开展,搭桥技术的明显提高,搭桥器械的日新月异,使得非体外循环冠脉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越来越多,在冠脉搭桥术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2] 。
   
  常规CABG在体外循环下搭桥,可以提供静止无血、清晰的手术视野,手术时间充分效果满意,但存在下列问题:(1)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2)低温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应激反应;(3)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灌注引起的并发症。而OPCAB则避免了上述情况,具有以下优点:(1)扩大了冠心病外科手术的手术范围,对一些严重心功能不全、重度主动脉钙化、高龄、高危病例亦可通过OPCAB治疗,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心脏保护好,因冠脉供血为搏动性血流,心脏的血流分布与术前状态相似,心内膜下不宜缺血,同时采用中空的分流塞子(Chunt)使搭桥吻合期间持续血供,较好地保护心肌功能 [3] ;(3)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建体外循环和辅助循环,撤体外循环时间,故能缩短时间;(4)术后恢复顺利。因手术及麻醉时间短,心功能保护好,术后患者恢复较CABG快,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院天数缩短,患者费用降低 [4]。
   
  OPCAB的手术原则是尽可能地减少局部心肌缺血时间和范围:(1)行吻合术时,尤其是LIMA和LAD的吻合,要尽可能用分流栓,以减少心肌缺血的时间;(2)吻合顺序,先吻合LIMA和LAD,使左前降支供血,再做其他吻合口,如果左乳内动脉不能用,前降支狭窄严重和闭塞,而左冠脉又狭窄或细小,则应先做升主动脉吻合口,再做前降支口,使左冠脉先供血,然后再做其他吻合口,这样更加安全;(3)左乳内动脉取的过程一定先将胸内筋膜离乳动脉1cm处电刀切开,尽量动作轻柔,以免术中出现乳内动脉夹层或损伤乳内动脉,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则当机立断,舍弃乳内动脉,改用桡动脉或大隐静脉。另外,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大,心肺功能差,除术中注意保护心功能,减少局部心肌缺血外,还要注意术后输液的速度。充足的血容量是患者必需的,但要根据患者情况,缓慢滴注,不能快速补充,即使是胶体溶液。本组病例中有3例因补充血容量过快造成患者急性肺水肿,经利尿、扩血管、补白蛋白,血浆等好转。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避免了体外循环的并发症,扩大了冠心病的外科治疗范围,安全性好,患者花费少,临床效果好,相信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上。
    
  参考文献
    
  1 胡盛寿,吴清玉,等.34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华胸外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15(3):321-323.
   
  2 陈或,王京生,万峰,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心脏功能评价.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1,17(4):219-221.

  3 Gundry S.Coronary artery bypass without cardiopul monary bypass.Ann Thorac Surg,1992,54:1091-1092.
   
  4 Sheenib H,MackMJ.A survey on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Ann Thorac surg,1997,64:110-114.
    
  (编辑晓 青)

  作者单位:475003河南开封第一人民医院外一科 

作者: 王保收 门小毛 刘于威 单建华 孟庆江 刘建民 侯玉龙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