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9期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4例Ⅰ°~Ⅱ°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和侧后方植骨融合术,并进行定期随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1例螺钉断裂,1例固定框架明显松动,无切口感染。结论对Ⅰ°~Ⅱ°腰椎滑脱症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临床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74例Ⅰ°~Ⅱ°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和侧后方植骨融合术,并进行定期随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 结果  复位率:98%。52例经1~8年随访,疗效按Henderson标准,优85%,良10%,可4%,差1%;融合率按Lenke标准,A级72%,B级15%,C级10%,D级3%。1例螺钉断裂,1例固定框架明显松动,无切口感染。1例出现神经损伤。 结论  对Ⅰ°~Ⅱ°腰椎滑脱症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临床效果满意,脊柱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与掌握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熟练度有关。
    
  关键词  腰椎 滑脱 椎弓根钉
      
  腰椎滑脱症是常见的脊柱疾患,发病率可达6%,手术治疗方法很多,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是治疗方法之一。我院自1994年8月~2004年10月,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经长期随访,疗效满意。现对这些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4例中,男23例,女51例;年龄32~74岁;病程10个月~8年。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和腰活动障碍,64例有间歇性跛行,28例有下肢感觉障碍,16例有下肢肌力改变。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腰椎正侧位片和双侧斜位片及CT检查。根据Meyerding滑脱分类:Ⅰ°49例,Ⅱ°25例。均为单节段滑脱,滑脱部位:L 3~4 节段4例,L 4~5 节段47例,L 5 ~S 1 节段23例。合并峡部骨折43例,椎间盘突出17例。经严格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而施行后路椎管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和侧后方植骨融合手术。
   
  1.2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位,全麻后正中切口显露。置入椎弓根螺钉后做椎管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安装椎弓根固定系统的连接杆(板),复位固定,应用C型臂X线机观察螺钉位置和复位情况。彻底止血,冲洗创面,侧后方植骨,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随访标准 术后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观察。脊椎融合评价按Lenke标准,即根据X线腰椎正位片上影像将融合分为4级:A级:完全融合,双侧坚固骨痂;B级:可能融合,单侧有坚固骨痂,对侧有小块融合骨痂;C级:融合可能不坚固,双侧有小块状融合骨痂,看不到有骨小梁的骨痂;D级:融合固定不坚固,双侧明显有假关节或植骨吸收。临床疗效根据Henderson标准评价,即按植骨融合、腰腿痛、神经功能、脊柱活动和恢复工作情况,分为优、良、可、差4级。
  
  2 结果
    
  复位率:98%。5例经1~8年随访,疗效按Henderson标准,优85%,良10%,可4%,差1%;融合率按Lenke标准,A级72%,B级15%,C级10%,D级3%。1例螺钉断裂,1例固定框架明显松动,无切口感染。1例出现神经损伤。
    
  3 讨论
    
  对于Ⅰ°~Ⅱ°无症状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多数无需手术治疗。但对于马尾或神经根受压,经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应考虑手术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解剖结构,解除压迫,稳定脊柱,缓解症状。手术方法包括椎板切除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等。腰椎板切除减压是解决神经、马尾牵拉及压迫的主要和有效的方法,但广泛的后路减压会增加脊柱术后不稳和影响植骨的融合。文献报道,单纯减压疗效在50%左右 [1] 。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器不断改进和发展,应用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报道逐渐增多 [2] 。椎弓根是脊椎最坚强的部分,从脊椎后部传递至椎体的负荷都经过椎弓根,穿过椎弓根至椎体的螺钉能有效地控制脊柱前、中、后“三柱”复合结构,为骨折脊椎提供坚持的内固定支持。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可获得“三柱”固定,基本上解决了后路减压后稳定性问题,并能促进后路植骨融合,提高疗效。故手术适应证应掌握以下3点:(1)T 8 ~S 1 任何类型的骨折、脱位或并发截瘫;(2)椎体骨折块后移或椎体后上角后凸>0.05cm,X线片显示后凸角>20°,即椎管前方有明确压迫者;(3)既无椎管前方压迫又无脊髓损伤症状而脊椎不稳定骨折者。目前,对腰椎滑脱症是否需要复位仍有争论。笔者认为,腰椎滑脱引起腰椎不稳,又可引起椎管相对狭窄嵌压马尾和神经,只有进行复位,才能重建脊柱正常序列,解除椎管狭窄和恢复其基本生理功能。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如硬脊膜撕裂、神经根损伤、椎弓根螺钉断裂等。这些并发症并非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所特有,其他内固定也可造成。神经根刺激症状最常见,分析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椎板减压过程中使用椎板咬骨钳对神经根反复挤压;(2)植入的椎弓根螺钉过于靠近椎弓根内下方,导致椎弓根皮质崩裂,或螺钉穿透骨皮质进入到椎管或椎间孔内,直接对神经根产生刺激;(3)椎管内操作(如椎间盘切除,后路椎间植骨等)对马尾及神经根的过多干扰,导致术后出现神经根水肿。本组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表现,是植入的椎弓根螺钉过于靠近椎弓根内下方,导致椎弓根皮质崩裂,直接对神经根产生刺激,与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本组出现1例螺钉断裂,1例固定框架明显松动,均发生在未融合者。预防措施包括植骨床的充分准备,小关节内置入骨条,术后制动(佩带腰围)等为植骨融合创造条件。
    
  本组采用后路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和侧后方植骨融合,疗效优良率达到98%,融合率A级和B级合并达到87%,说明对Ⅰ°~Ⅱ°腰椎滑脱症采用减压、植骨融合,同时辅以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而椎弓根内固定并发症与掌握该技术的熟练度有关。
    
  参考文献
    
  1 Bassewitz H,Herkowitz H.Lumbar stenosis with spondylolisthesis:cur-rent concepts of surgical treatment.Clin Orthop Relat Res,2001,384:54-60.
   
  2 沈建雄,邱贵兴,赵宏,等.Socon内固定器在治疗腰椎滑脱中的作用.中华骨科杂志,2000。20(5):275-278.
    
  (编辑乔 晓)

  作者单位:434000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长江大学医学院外科教研室

作者: 冯少俊李五洲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