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6期

小儿女性肛瘘133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女性肛瘘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本文分析了1995~2005年以来23例小儿女性肛瘘病例,其中直肠舟状窝瘘13例,直肠阴道瘘6例,直肠会阴瘘4例。结果随访22例均获满意效果,随访病例无一例复发,本文还对本病病理过程、临床特征、术前术后管理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笔者主张遵循术后不影响肛......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女性肛瘘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本文分析了1995~2005年以来23例小儿女性肛瘘病例,其中直肠舟状窝瘘13例,直肠阴道瘘6例,直肠会阴瘘4例。瘘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感染,10例行瘘管切开术,5例行直肠内瘘修补术,8例行“H”手术。结果  随访22例均获满意效果,随访病例无一例复发,本文还对本病病理过程、临床特征、术前术后管理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  笔者主张遵循术后不影响肛门功能、操作简单原则,早期手术、预防及术后护理对改善本病发病率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小儿肛瘘;治疗;预防
   
    小儿肛瘘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多见于婴幼儿,病程迁延,对女性患儿危害更大,若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不仅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及心理健康,还会给患儿家长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本文现就我院1995~2005年以来共收治的23例小儿女性肛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小儿女性肛瘘,占同期直肠肛门畸形57%,其中直肠舟状窝瘘13例,直肠阴道瘘6例,直肠会阴瘘4例,并发尿道炎、阴道炎者8例;就诊年龄最大11岁,最小2个月;1岁以内者14例,2~4岁5例,5岁以上3例,1例在生后3个月发病;农村患儿14例,城镇患儿9例;无肛合并瘘者8例,瘘口直径在0.1~0.5cm之间;正常肛门合并瘘者5例,其中内瘘口距齿状线0.5cm以内者7例。1.0~1.5cm者8例;单纯瘘13例,多发瘘10例。全组仅4例合并Ⅱ度唇裂,均行手术治疗;6例行倒“√”字肛门成形术,3例行直肠内瘘修补术,4例行“H”肛门成形术,6例挂线手术。术后随访22例会阴部外观较满意,无肛门失禁、狭窄等。

  2  讨论

  2.1  病因及病理  正常肛门发生瘘多是感染引起的后天瘘,本组共23例,14例有肛周脓肿病史,可能是[1,2]肛门隐窝免疫功能薄弱,受损、感染形成肛周脓肿,溃破成瘘,女婴直肠前壁发育薄弱,脓肿易穿入会阴,前庭、大阴唇和阴道形成瘘,内瘘口多位于隐窝,括约肌以上,粪便污染引流不畅,因而不易愈合;无肛发生瘘可能是胚胎7~8周发育迟缓所致,本资料有13例患儿母亲妊娠早期有上感、腹痛等。瘘口较狭窄,多为低位瘘。2例进而形成多发瘘;诱因包括便秘、腹泻及无良好卫生习惯。

  2.2  临床表现  本组均表现哭闹、拒乳、发热,会阴部红肿硬结、破溃流脓、异位排大便。发生瘘时间最长3周,最短5天,迁延不愈,常伴有会阴部异常分泌物。

  2.3  治疗  保守治疗:用于术前准备及合并会阴软组织感染,而1∶1000高锰酸钾洗浴及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我们认为本病诊断依靠病史及会阴部检查即可明确,先天瘘和后天瘘管组织学差异有待进一步探讨,宜早期手术,年龄越小,直肠和瘘管粘连越轻,易解剖分离,越能尽量减少组织损伤及泌尿生殖道感染;术中以银制探针指示瘘口及走行,手术操作应轻柔、仔细,避免盲目切割分离,以防损伤肛门括约肌及阴道,多采用以下4种术式[3]:(1)倒“√”字肛门成形术:操作简便,可早期解决排便困难,适宜于无肛型低位瘘;(2)直肠内瘘修补术:适宜正常肛门中低位瘘,操作简便,出血少,不损伤肛门括约肌及会阴部正常组织,术后外阴部无瘢痕,瘘管易愈合,免去患儿换药痛苦;(3)“H”会阴肛门成形术:适宜阴唇后联合短小者,可作为Ⅰ期手术失败后Ⅰ期首选术式,优点是术后会阴部解剖关系较接近正常,避免了尿道、阴道感染机会,但操作复杂,切口易感染裂开,本组2例因此行Ⅱ期修补;以上术式均宜采用骶管麻醉,肛门括约肌松弛较好,利于操作,而挂线术则宜用吸入或氯胺酮麻醉。(4)瘘管挂线:适宜瘘管位置较低者,手术简单,不易影响排便功能。

  2.4  术后的护理  (1)术后正规扩肛6个月~1年,定期复查防肛门狭窄;(2)术后伤口清洁护理及抗感染治疗很重要,直接影响手术成败;(3)病房维持适宜温度及通风等可减少并发症。

  2.5  预防  本资料显示农村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一些婴幼儿生活习惯及卫生条件较差有关,因此应:(1)注意会阴清洁护理,尤其是新生儿皮肤娇嫩,屏障作用较弱,应勤换柔软尿布,保持局部干燥,便后注意清洗肛门或轻柔擦肛门,防止擦伤肛门隐窝及肛周皮肤;(2)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和腹泻,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环节之一;(3)大力普及宣传婴幼儿护理常规,早期就诊,防止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张金哲.小儿肛瘘的病因病理研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8,2:111.

  2  章子昌,季海萍.小儿腹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20.

  3  李心元,王慧贞.婴幼儿肛周感染因及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2,2:109.

  作者单位: 433000 湖北仙桃,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丁剑辉)

 

作者: 张金华,刘庆华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