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7期

前路手术治疗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并颈椎管狭窄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疗效。结果前路手术疗效可靠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改善率69。结论对颈椎间盘突出合并颈椎管狭窄的病例,应首先采用前路手术,因前路手术可直接解除压迫,稳定脊柱,植骨块1cm厚,使硬膜前方有0。对单间隙突出者摘除椎间盘减压植骨即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本组45例进行分析。结果  前路手术疗效可靠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改善率69.2%。优良率90.1%。结论  对颈椎间盘突出合并颈椎管狭窄的病例,应首先采用前路手术,因前路手术可直接解除压迫,稳定脊柱,植骨块1cm厚,使硬膜前方有0.5cm空隙,本身即有减压作用。对单间隙突出者摘除椎间盘减压植骨即可;对2个间隙突出者可参照MRI切除2个椎间盘和1个椎体;对3个以上椎间盘突出者可摘除最明显的突出1~2个,必要时加1个椎体;对无明显特别突出者应选后路手术。

  【关键词】  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前路手术
   
    自1988年1月~2003年12月共行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并颈椎管狭窄45例,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5例,其中男38例,女7例;年龄48~74岁,平均55岁 。病史5天~1年,平均6个月。瘫痪程度:重度瘫痪(不能起床)7例,中度瘫痪(下地需扶拐)8例,轻度瘫痪(下地不需扶拐)30例。瘫痪发生原因:外伤5例,无明显原因缓慢发病40例。临床表现:本组病人都有四肢麻木,客观检查有痛觉减退或消失区,小便频,大便干。临床检查均有Hoffman征(+),双膝反射亢进,有髌阵挛、踝阵挛,有22例Babinski征(+)。

  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检查都显示有3个节段以上,椎管矢状径比椎体矢状径在0.6~0.75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有12例>2mm,最大3mm。颈椎前曲后伸试验7例有椎间不稳,位移>3.5mm,成角>12°。MRI检查:1节段突出32例,其中C3~4 者5例,C4~5者11例,C5~6者13例,C6~7者3例;2节段突出8例:其中C3~4、C4~5者3例, C4~5、C5~6者4 例,C5~6、C6~7者1例;3节段突出5例:其中C3~4、C4~5、C5~6者4例,C4~5、C5~6、C6~7者1 例。MRI显示在T1加权像脊髓受压最严重处,轻者病例为30%,重者为70%。有5例黄韧带肥厚钙化呈前后钳夹样压迫脊髓,其中2例在T2加权像硬膜受压最重间隙约为90%。有8例脊髓在T2加权有高信号,其中急性外伤者5例都有,余3例为慢性发病者。

  1.2  手术方法  病人在全麻下手术。本组除2例采用右侧斜切口外,余均采用右侧颈前方横切口,根据病变节段部位决定切口高低,切开皮肤颈阔肌后,沿血管与食管间隙钝性分离,视情况切断肩胛舌骨肌,结扎甲状腺下动静脉及甲状腺中静脉,显露椎体前方后,X线拍片定位确定手术部位无误后,切开前纵韧带,用刮匙刮除髓核、软骨板、增生的骨刺,切除后纵韧带直至硬膜,骨槽呈长方形,大小1.2cm×1cm。然后自髂骨取骨,作成与骨槽相应大小骨块,厚约1cm,牵引头部锤入。对双间隙以上突出者都行椎体次全切除,切除1个椎体、2个椎间盘,然后取厚1cm相应骨块嵌入,逐层缝合伤口,内置半管引流。术后静滴地塞米松20mg,1次/d,共3天,24~48h拔引流管,病人可带围领坐起。本组切除1个椎间盘32例,1个椎体加2个椎间隙12例,1个椎体加2个间隙外加另一椎间隙切除1例,本组有10例行钢板内固定。

  2  结果

  本组术后第1天大多即感双下肢痉挛减轻,双手活动灵活,麻木减轻。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功能大多恢复。根据JOA评定标准,改善率69.2%;根据上海长征医院评定标准优良率90.1%[1]。本组无术后症状加重及手术并发症,亦无二次后路手术者。

  3  讨论

  3.1  关于颈椎管狭窄的定义  不论何种原因椎管的容积小于相应脊膜脊髓体积,主要表现为矢状径短或横截面小,就应称为椎管狭窄。有3种原因引起:(1)先天性;(2)退变性;(3)混合性,即2种原因都有[2]。如果引起神经或血管症状,即诊断为颈椎管狭窄症。有颈椎狭窄的病人不一定有症状,其症状的发生,多由于颈椎退性变加重、颈椎不稳、颈椎间盘性突出。

  3.2  关于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合并颈椎管突出不一定有症状,故不能单纯依据影像学来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对无神经症状的病人一般不宜手术治疗。

  3.3  颈椎间盘突出症并椎管狭窄前路手术的依据  (1)从MRI看,压迫主要来自硬膜前方的椎间盘突出,有的虽后方黄韧带肥厚亦可压迫,呈钳夹状,然而从横断面看有的后方压迫并不明显,从前路手术可直接去除压迫,椎间植骨能达到稳定脊柱的作用。另经前路植骨融合后,肥厚的黄韧带可变薄[3]。(2)植骨块只有1cm厚,硬膜前方有0.5cm间隙,本身即起了椎管扩大作用。

  3.4  术前准备   麻醉前做头部过伸试验,令患者头部过伸,观察病人症状是否加重,以确定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因颈部过伸黄韧带褶皱能否突入椎管进一步压迫脊髓。只要术前过伸试验(-),术中病人颈部都应过伸,颈部过伸操作方便,暴露好。

  3.5  麻醉  采用全麻,因全麻后病人术中安静,没有恐惧感,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6  手术疗效的有关因素

  3.6.1  减压彻底是关键[4]  应将髓核、增生的骨刺彻底刮除,后纵韧带亦应切除,一直减至硬膜,范围应参照MRI显示的硬膜脊髓受压范围,减压宽度应达1cm以上,对于单间隙突出,切除椎间盘植骨即可,对于2个间隙突出应切除1个椎体及2个椎间盘,对于3个以上椎间盘突出,一般应切除突出最明显的1个或2个椎间盘,或再加1个椎体。如3个以上椎间盘突出,无特别明显压迫脊髓者,不宜采用前路手术,应选后路椎管扩大术。

  3.6.2  决定于诊断是否正确  如诊断错误,手术效果必然不好,因此术前必需仔细询问病史,详细查体,全面分析影像学资料及各项实验室检查资料,应做肌电图检查,需和运动神经元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神经根炎相鉴别。诊断错误术后症状必然改善不明显,甚至呈进行性加重。

  【参考文献】

  1  贾连顺, 李家顺. 颈椎外科手术学.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109-110.

  2  周秉文, 潘达德. 简明骨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 492-494.

  3  王圣林, 王少波. 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黄韧带肥厚的组织学研究及临床意义.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15(8):483-485.

  4  邹德威, 谭荣, 马华松, 等.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不同术式长期随访结果比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15(2):69-72.

  作者单位: 266071 山东青岛,解放军第401医院

  (编辑:刘  俊)

作者: 万年宇徐青镭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