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1期

“生化调宫汤”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流缓慢的病人,妊娠、产后、术中、术后、久病卧床、创伤及长期服用避孕药等常是高危人群。我院妇产科自1996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共收治8900余例病人,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3例,肺栓塞死亡1例。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采用“生化调宫汤”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来,无再发病......

点击显示 收起

  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流缓慢的病人,妊娠、产后、术中、术后、久病卧床、创伤及长期服用避孕药等常是高危人群。我院妇产科自1996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共收治8900余例病人,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3例,肺栓塞死亡1例。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采用“生化调宫汤”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来,无再发病例。现将临床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以前所发生的2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年龄24~59岁,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此病者为主。23例中经产妇18例,初产妇2例,宫外孕1例,子宫全切术后2例;发生于剖宫产术后者16例,顺产后者4例。发现并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时间为产后或术后4~20天不等。其中左下肢17例,右下肢6例。查体:均有一侧下肢突然发生的肿胀,伴有胀痛,浅静脉部分有扩张现象,患肢有压痛或无压痛之分,皮温也有增高及正常之分;均经彩超检测发现有不同程度、不同节段、不同部位的下肢静脉受阻情况。另有1例肺栓塞病例,系经产妇,曾发生子痫,于剖宫产术后第3天病人无明显不适,清醒状态下起床小便时,突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迅速死亡,尸检为肺栓塞。

  1.2  方法  自2003年1月以来我院妇产科手术后及有高危倾向的正常分娩后,预防性使用“生化调宫汤”口服,主方:益母草膏30g,当归15g,川芎10g,炒桃仁10g,炙甘草6g,炮姜3g,川牛膝30g,土元6g,地龙15g,制首乌30g,桂枝6g,焦三仙各15g,棉花30g。每日1剂,加水约1000ml用武火煮沸后,文火煎30min,将药液过滤后分装放置(大约600~700ml)。于产后或术后24~48h后开始口服,每次100ml,每日3次,共2天。同时适时地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四肢按摩,功能锻炼。

  2  结果

  自预防性服用“生化调宫汤”后,我院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无静脉血栓再发病例。且因方中有“桃仁、牛膝”行气,手术病人均于口服本剂后24h内肛门排气,肠功能恢复较好,也无便秘现象。

  3  讨论

  妊娠期及产褥早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于术后因失血、失水、血液浓缩、长时间卧床以致血流缓慢,加之合并有病理妊娠情况,妊高征、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更加重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倾向。另外静脉内膜及深组织的损伤亦是发生此病的重要因素,据动物实验证实,血管内壁损伤越严重,血栓发生几率越高。因此,手术中操作应细致轻巧,防止损伤手术野内较多的血管内膜。

  国外报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4000,我院与其相比,发生率较高,究其原因:(1)使用止血药,特别是术后长时间使用止血药,导致血凝增强;(2)术后补液不足增加血液黏稠度;(3)血流滞缓:国内大部分地区均有产后、术后卧床休息,特别是“坐月子”的习俗,下床活动少、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等均可引起血流滞缓。因此,为预防高危人群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止血药的应用要有严格指征,且在术后24h内应用,禁止长期使用止血药物。有高凝倾向患者术后予低分子右旋糖酐2~3天。围术期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时补液,纠正脱水状态。术后指导患者尽早在病床上做四肢按摩,屈伸下肢及尽早的下床活动。

  静脉血栓形成多见于下肢,且多位于左侧,其原因大致为:(1)下腔静脉位于脊柱右侧,左下肢静脉回流途径较右下肢长且曲折;(2)髂总动脉交叉在左侧髂静脉上,增加左下肢静脉回流阻力而致血流缓慢,易使血栓形成并滞留;(3)左髂静脉交叉处内膜在解剖学上差异较大,易出现血栓,故产后及术后早期的床上体位改变尤为重要。

  方中诸药意取“补肾暖宫,活血化瘀”,促进子宫复旧,佐以健脾胃、补气血之功效以达促进产后、术后恢复,防止血栓的形成。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以期各界同仁试用探讨。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 455133 河南安阳,安阳矿务局总医院

 

作者: 张国梅,袁恕玲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