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2期

面上1/3区肿瘤手术入路的美学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从美学角度探讨面上1/3区肿瘤的手术入路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需手术切除的14例面上1/3区肿瘤,选用经发际内行全冠状或部分冠状切口入路,翻起头皮皮瓣,切除肿瘤。3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额肌功能减弱,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复查症状消失,患者对手术效果较满意。结论该手术入路,切口隐蔽、手术视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从美学角度探讨面上1/3区肿瘤手术入路的优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需手术切除的14例面上1/3区肿瘤,选用经发际内行全冠状或部分冠状切口入路,翻起头皮皮瓣,切除肿瘤。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创口一期愈合,颜面部不留瘢痕。3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额肌功能减弱,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复查症状消失,患者对手术效果较满意。结论  该手术入路,切口隐蔽、手术视野清晰,易于剥离肿瘤。术后颜面部不留瘢痕,符合美学原则,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  冠状切口;面部肿瘤;美学;治疗
  
    对于面上1/3区肿瘤手术切除,若按传统的方法,在肿瘤表面直接切开,即使沿皮纹方向切开,用精细的缝合方法,术后也会留有瘢痕。多数患者,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接受。近年来,我科对面上1/3区肿瘤选用全冠状或部分冠状切口入路的方法,切除肿瘤。术后颜面部不留任何瘢痕,患者较为满意,取得了很好的美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在5~23岁之间。额部海绵状血管瘤5例,纤维脂肪瘤4例,鼻根部骨瘤1例,颞部神经纤维瘤2例,颞部囊肿2例。

  1.2  手术入路 

  选择全冠状切口8例,部分冠状切口6例。全冠状切口系在一侧耳屏上端切开,经颞部—头顶—对侧颞部耳屏上端,切口位于发际内1cm处。部分冠状切口的深度同冠状切口,长度根据肿块部位、大小而定。全层切开头皮、颞部止于颞浅筋膜,头顶部达骨膜表面。全层向前下方翻起头皮瓣,直至显露瘤体。术中注意保护面神经颞支,眶上神经血管。手术结束,将头皮瓣翻转复位、缝合,放置负压球或半管引流,并行头颅帽状绷带加压包扎。术后7天拆线。

  1.3  结果 

  本组病例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病人术后出现暂时性额肌功能减弱,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复查症状消失。全部患者对手术效果较满意。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14岁,因“额部包块14年余”入院治疗。患者出生后,其父母发现额部正中有蚕豆大肿块,随患儿生长,肿块逐渐长大。专科检查:前额正中可见紫色肿块,质柔软,下起鼻根,上至发际前1cm,两侧延伸至眉中部,约4cm×7cm。可触及静脉石,体位实验(+)。入院诊断:额部海绵状血管瘤。全身检查无异常。在全麻插管下行血管瘤切除术。手术采用全冠状切口,在帽状腱膜下向前翻起头皮瓣,暴露瘤体,结扎瘤体供应血管切下瘤体,将皮瓣复位,放负压球引流,全层缝合。抗炎治疗1周,创口一期愈合出院。

  3  讨论

  3.1  面上1/3肿瘤选择冠状切口的优点 

  (1)切口设计在发迹内,术后面部不留瘢痕,符合美学原则,有很好的美学效果。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更易于接受。(2)该切口使手术野暴露充分,可在直视下看清肿块的范围。对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还可直接结扎供应血管,减少术中出血,在这类手术尤为重要。(3)该切口可以完全暴露颞筋膜、颞肌,对于切除肿瘤后造成的凹陷或缺损畸形可以同时用颞筋膜或颞肌充填覆盖。

  3.2  选择冠状切口入路时需注意 

  切口深度,颞部需在颞筋膜浅面,额部在帽状腱膜深面剥离。切开前在以上层次内注射肾上腺素盐水(按10ml盐水2滴肾上腺素的比例),容易剥离,出血少;并将面神经颞支,眶上血管神经血管保护在皮瓣内,避免损伤。术毕,放负压引流。术后给予抗感染及支持治疗,保证术后创口顺利愈合。

  作者单位: 650101 云南昆明,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编辑:江枫)

作者: 王继华,赵亚南,赵 扬,刘红丽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