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介绍我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共完成9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65例,女25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3例,2支病变10例,3支及以上病变77例。应用左乳内动脉89例次,桡动脉45例次,大隐静脉170例次。...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介绍我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采用常规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共完成9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65例,女25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3例,2支病变10例,3支及以上病变77例。46例患者术前有心肌梗死,8例合并室壁瘤,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30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手术,同时行室壁瘤切除术8例,行二尖瓣替换2例,6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应用左乳内动脉89例次,桡动脉45例次,大隐静脉170例次。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约3.3%,1例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为鱼精蛋白过敏心脏骤停除颤后顽固性心律失常。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5年(平均3年),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心功能均有恢复。结论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非体外循环手术费用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大隐静脉;冠状动脉疾病

  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为90例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男65例,女25例,年龄33~73岁,平均58.4岁。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单支病变3例,2支病变10例,多支血管病变77例,合并左主干病变8例。左室射血分数18%~65%,平均42.2%。术前稳定型心绞痛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心肌梗死46例。合并高血压71例,糖尿病2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6例,心功能(NYHA)1~2级71例,3级19例。搭桥数:1~5支/例(平均3.3支/例)。

  1.2  手术方式  分体外循环下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2.1  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单腔气管插管。采集左乳内动脉上端游离至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下端至肋弓水平。桡动脉采集前做ALLEN试验以评判非优势侧桡动脉、尺动脉的通畅情况,自肘窝以远2cm至腕关节水平将桡动脉及其周围组织游离,置于肝素化罂粟碱液中备用。大隐静脉自下肢内踝向近端沿大隐静脉走行截取20~30cm长备用。

  1.2.2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纵行剪开心包,小剂量肝素(1mg/kg)。缝心包牵引线,将心脏翻起,显露靶血管。一般先吻合左前降支动脉,置心脏稳定器(octopus)。于靶血管的近心端用橡皮牵引线阻断血管,切开血管,用7-0 Prolene线吻合。若近端不是完全闭塞或血管较粗大,可置入分流阻断器(1.5~3.0冠状塞)保护心肌,吻合中可用局部吹气来显露吻合口。LIMA-LAD吻合后,再行其他靶血管的吻合。在显露钝缘支和后降支或左室后支时,可采用足高头低体位,所有远端吻合口完成后,用6-0 Prolene线再将大隐静脉桥及桡动脉桥和升主动脉吻合。

  1.2.3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采用常规主动脉及右心房插管,在中等温度体外循环下采用冷钾晶体液主动脉根部灌注行心肌保护,心脏停跳后先行钝缘支和后降支或左室后支等远端吻合,再行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

  1.3  结果  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1例术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死亡;2例鱼精蛋白过敏,再次建立体外循环辅助,因顽固性心律失常,术后2天死亡。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5年(平均3年),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心功能均有恢复。

  2  讨论

  目前国内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大多采用左乳内动脉、大隐静脉、桡动脉。静脉移植物因取材方便,长度不受限制,术后10年远期随访其通畅率在40%以上,而且在一些病人的桡动脉和胸廓内动脉不能使用,大隐静脉成为首选的移植物。

  桡动脉采集容易,且具有动脉移植物的多种优点,术后1年的通畅率达到95%以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途[1]。本组应用45条桡动脉,其中40条与右冠状动脉、2条与回旋支、3条与对角支吻合,术后无手臂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桡动脉的长度约20~24cm,比乳内动脉长2~5cm,极大地方便了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的吻合。因此,运用桡动脉为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吻合,无需顾忌移植血管的长度,是较好的选择方法之一。
  桡动脉的中层较其他动脉厚,容易发生痉挛,围手术期及术后可应用钙通道阻滞剂预防痉挛。

  1968年Green等首次报道运用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随着对冠脉外科认识的深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行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被大多数心脏外科医生所采用。运用左乳内动脉,前降支吻合1年通畅率在90%以上,明显优于运用大隐静脉的治疗效果[3]。术后10年远期随访表明:左乳内动脉的通畅率为85%以上,心绞痛复发率及再干预治疗明显减少。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用于多数冠心病患者,尤其是高龄、严重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脑梗死、升主动脉钙化、再次搭桥手术等[2]。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术的理想的靶血管是直径>2mm,无弥漫性病变。麻醉医生的配合及良好的血管稳定是该术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们使用的心脏稳定器是octopus,具有吸附作用,可减轻稳定器对心脏的挤压作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在显露钝缘支和后降支或左室后支时,心包牵引线的位置至关重要,牵引线应靠近心包的中线,心脏会抬的更高,靶血管显露更佳。同时采用足高头低体位,吻合并不困难。使用冠脉腔内阻断器可减少术野出血和心肌缺血时间。在多支病变手术时,安全的做法是先完成左内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后做其他血管的远端吻合,使心脏易受进一步的搬动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总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均有恢复,非体外循环手术费用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4]。

  【参考文献】

  1  Bhan A,Gupta V,Choudhary SK,et al.Radial artery in CABG.Ann Thorac Surg,1999,67:1631-1636.

  2  Benetti FJ,Naselli G,Wood M,et al.Direct myocardiai revascularization without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xperience in 700 patients.Chest,1991,100:312-316.

  3  黄方炯,来永强,杨禁非,等.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应用.中华外科杂志,2001,39:449-451.

  4  高长青,李伯君,朱郎标,等.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华外科杂志,2001,39:254.

  作者单位:1 102400 北京,房山医院胸心血管外科

       2 北京,北京友谊医院心外科

  (编辑:李建伟)

作者: 张方王子军武国栋邵磊张永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