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颅脑手术关颅过程的几点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在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关颅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本文对笔者近2年的85例关颅操作进行了总结,对骨膜及头皮的缝合有了新的体会,并提出了皮下组织—帽状腱膜缝合法,现报告如下。其中未缝合硬膜3例,去骨瓣减压2例,颅脑外伤80例。1缝合骨膜严密缝合骨膜,目的在于完全封盖骨片边缘及骨孔(切开骨膜的形状,应有利于缝......

点击显示 收起

  在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关颅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本文对笔者近2年的85例关颅操作进行了总结,对骨膜及头皮的缝合有了新的体会,并提出了皮下组织—帽状腱膜缝合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5例中男49例,女36例。年龄3~65岁。其中未缝合硬膜3例,去骨瓣减压2例,颅脑外伤80例。

  1.2  方法

  1.2.1  缝合骨膜  严密缝合骨膜,目的在于完全封盖骨片边缘及骨孔(切开骨膜的形状,应有利于缝合并封盖了上述骨缘及骨孔)。

  1.2.2  皮下组织—帽状腱膜缝合法  缝合方法与常规缝合方法相反,即先从一侧帽状腱膜下进针,从同侧皮下组织出针,再从另一侧皮下组织进针,从帽状腱膜下出针,线结打在帽状腱膜下,针距0.5~0.8cm,缝合线应于皮肤表面下0.5cm,每针都要缝到皮下及帽状腱膜组织,不缝合表皮。

  2  结果

  随访3个月~2年,切口皮肤情况良好,无皮肤感染及皮肤下陷;有9例病人于术后1~3个月切口处长出缝合线,其中7例位于颞部。

  3  讨论

  以往神经外科手术后,有少数病人出现骨孔及骨片边缘表面的皮肤逐渐内陷,影响美观。这与以下因素有关:术中骨孔及骨片边缘的骨膜未能严密对合,影响了靠膜内成骨愈合的颅骨的愈合,甚至出现骨质吸收,使骨孔及骨片边缘内的瘢痕组织与皮肤直接连结,当瘢痕挛缩时,皮肤便随之向内陷入。本组病例手术时注意了严密缝合骨膜,术后无一例皮肤内陷。

  本组病例采用皮下组织—帽状腱膜缝合法依据在于:额顶枕部头皮的皮下组织内有众多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这些纤维束将表皮与帽状腱膜紧紧连结,只要帽状腱膜能对合,表皮也随之对合。本组全部85例病例,包括3例术中未缝合硬膜,2例去骨片减压的病例及80例外伤病例,术后愈合均良好,无一例脑脊液漏及感染发生。

  缝合时针距0.5~0.8cm,可防止术后渗液及皮缘渗血。缝合线在皮肤表面下0.5cm,过深不利于皮缘止血;过浅则缝合线刺激皮肤,引起排斥反应,日后造成缝合线长出皮肤。本组病例中有9例术后缝合线长出皮肤,其中绝大部分(7例)位于颞部,原因在于颞部没有帽状腱膜组织,要使皮肤对合良好,就要缝合更靠近表皮的组织,从而增多了排斥反应的机会。此缝合法将线结打在帽状腱膜下,也是为了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

  皮下组织—帽状腱膜缝合法尚未见报道,其优点在于:(1)不用等待拆线,术后3~5天可以出院,有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2)对于瘢痕体质的病人,因为没有表皮缝合,完全排除了针眼瘢痕组织形成的可能性。(3)特别适合于不能合作的病人(如: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小儿等)。(4)对于皮缘供血不好的病人(外伤、二次手术)可以避免因表皮缝合线的张力而进一步加重缺血。(5)减少了病人拆线时的痛苦。

  作者单位: 848000 新疆和田,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外二科

  (编辑:商  洁)

作者: 吐尔地阿里木江,阿布来提艾则子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