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4期

膈下感染64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我院自1992~2005年共收治膈下感染患者64例,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诊断和治疗问题做简单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有腹部手术史52例,行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16例,脾切除12例,肝脓肿引流术4例,胆囊切除术4例,阑尾切除术4例,无腹部外伤史12例,主要体征为季肋区压痛,患侧下胸部有叩击痛,腹部可触及包块12例,白细......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1992~2005年共收治膈下感染患者64例,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诊断和治疗问题做简单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4例中,其中男42例,女22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8岁,20~40岁年龄组最多(占65.1%);有腹部手术史52例,行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16例,脾切除12例,肝脓肿引流术4例,胆囊切除术4例,阑尾切除术4例,无腹部外伤史12例,主要体征为季肋区压痛,患侧下胸部有叩击痛,腹部可触及包块12例,白细胞总数在15×109/L以上者52例(81%),其中10例在20×109/L以上,全部病例经X线检查均显示膈肌抬高,活动度差者36例,膈下有气液平面者18例,患侧胸腔积液16例,肋膈角消失12例,B型超声检查30例均提示膈下暗区阴影并能见到飘动的点状强回声,有膈肌抬高者20例。引流时间:腹部手术后最短7天,最长32天,以14~20天为多,占69.2%。

  1.2  手术方式  经皮插管引流17例,经腹直肌切口4例,外侧肋缘下切口4例,胸外侧第10肋间切口4例,后侧切口2例,腹膜内引流4例,非手术疗法10例。

  1.3  结果  治愈60例,死亡4例,其中2例膈下脓肿并发肿胸,衰竭死亡2例,肝脓肿破裂并发膈下感染死于败血症。

  2  讨论

  膈下感染见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果病人在术后7~10天出现发热、上腹部疼痛、膈肌痉挛、白细胞升高、下胸部有叩击痛就应考虑到膈下感染,X线检查对诊断膈下感染颇有价值。本组X线检查全部有膈肌抬高,部分有活动差和见到气液面,但膈下感染、膈下见到气液面的只是少数,本组占28.6%。B超准确率可达85%~95%,本组30例均探知膈下暗区阴影并有飘动的点状强回声,在X线和B超引导下进行诊断性穿刺,对明确膈下积液的性质和精确的定位很有价值。本组42例进行诊断性穿刺成功32例,成功率达76.2%,我们一般用小儿腰穿针或8~9号的针头,这种细针可以多部位多方向进行穿刺。

  膈下感染如果治疗及时,措施得力,就会使膈下感染吸收消散,免于手术。一般膈下感染多属于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感染,可采用氨苄青霉素12~18g/d,甲硝唑1~1.5g/d分次静脉滴入,如果膈下积液较多,诊断性穿刺多能抽出液体,可同时用抗生素溶液冲洗,最后注入抗生素。膈下感染70%可以不形成脓肿而经保守治疗治愈。膈下感染一旦形成,一般主张早期引流,但笔者在临床中遇到2例病人,1例在引流时腹膜尚未粘连,准备二期手术引流,另1例不同意做引流术,此2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治愈。

  选择适宜的手术途径是膈下脓肿引流的关键,笔者体会,肝上间隙脓肿以肋缘下斜切口腹膜外引流途径最好,操作方便,暴露清楚,本组共24例,引流通畅,如果脓肿位于左肝上可做腹膜外左侧腹直肌纵行切口,分离腹直肌达到膈下间隙,本组4例效果较满意。位于肝上间隙的脓肿采取外侧缘下切口比后侧切口安全方便,也利于引流。本组4例肝下脓肿间隙经腹膜内引流较合理,1例先行肋缘下腹膜外引流不成功,后来改为腹膜内引流。另2例为溃疡病穿孔修补术后又出现腹膜炎,开腹探查证实为肝下脓肿破溃,行腹腔引流,最后采取经皮穿刺插管引流,本组12例插管引流效果满意。

  膈下脓肿引流应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效果较好,并能避免逆行感染,我们用的抽气负压引流瓶,引流管应选择双套管,能保持管内持续负压,如有阻塞,可以取出内管进行处理,引流术后要注意引流的通畅情况。脓液浓稠时可用手术溶液冲洗,记录每天的引流量,直到病人自觉明显减轻,体温已被控制,血象降至正常,每日引流量不超过20ml即可拔出引流管,本组拔管最早术后7天,最晚28天,以10~14天最多。

  作者单位: 161300 黑龙江讷河,讷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编辑:乔  晓)

作者: 胡志才,李文光 2006-8-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