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5期

脾损伤的超声诊断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脾损伤的超声诊断(pdf)[摘要]目的探讨脾损伤的B型超声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应用低频超声对19例脾损伤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脾包膜下血肿2例,脾实质内血肿3例,真性脾破裂14例。结论超声对脾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脾损伤的常规检查。...

点击显示 收起

      脾损伤的超声诊断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脾损伤的B型超声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应用低频超声对19例脾损伤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脾包膜下血肿2例,脾实质内血肿3例,真性脾破裂14例。结论  超声对脾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作为脾损伤的常规检查。

  [关键词]  脾损伤;超声诊断

     超声医学是一门集医、理、工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已被应用于医学的诸多领域,尤其超声诊断以其无放射、无创伤、无痛苦、可重复使用且费用相对低廉而成为许多疾病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手段。在外科学中,脾脏破裂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而超声诊断因对

    脾破裂显像清晰,定性及定位明确,诊断准确,对脾破裂引起的腹腔积血可定量诊断,并可及时跟踪观察,为临床外科选择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提供可靠信息而成为脾破裂的首选检查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住院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11~68岁。平均34.5岁。所有病例均有明显外伤史,就诊时间1~4 h。临床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15例合并有肋骨骨折,14例腹穿抽出不凝固的血液。

    1.2  方法  使用百胜Au5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对肝、胆、胰、脾进行扫查,同时观察腹腔积液情况。

    2  结果

 (1)脾包膜下血肿2例,其声像图表现:脾形态大小正常,在脾包膜与胸壁间见一扁平状液性无回声区,随呼吸移动,内有细小斑点回声漂浮。(2)脾实质内血肿,其声像图特征:脾呈局限性肿大,病变区见液性无回声区,内有散在光点漂浮。(3)真性脾破裂:破裂口位于膈面包膜,呈线状撕裂。脾失去正常形态,脾门处呈粉碎状破裂,回声杂乱不均,回声增强。腹腔内可探及出血的无回声区。

    3  讨论

 急性脾破裂是外科常见急腹症,病情来势凶猛,出血多,易导致出血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超声检查可及早发现,明确诊断,可直观显示脾损伤的程度、范围以及了解出血情况。所以超声诊断对于脾损伤的诊断有者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445600 湖北咸丰,咸丰县人民医院超声室

 (编辑:朱兆耘)

作者: 舒建萍,刘攀峰,陈 林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