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7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5FCobra导管选择患侧股骨头旋股内外动脉,注入扩张血管、溶栓等药物,间隔1个月,重复进行。一般1~2次治疗,7例3~5次介入治疗术后卧床休息1个月。结果19例共计23髋经股骨头动脉溶栓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9例疼......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5F Cobra导管选择患侧股骨头旋股内外动脉,注入扩张血管、溶栓等药物,间隔1个月,重复进行。一般1~2次治疗,7例3~5次介入治疗术后卧床休息1个月。结果  19例共计23髋经股骨头动脉溶栓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9例疼痛基本消失,髋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可见新生骨生成。结论  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溶栓;介入治疗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ANFH),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股骨头供血动脉损伤中断,或闭塞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内科治疗效果较差,外科多采用皮瓣移植和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痛苦较大。自我院开展介入治疗后,经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8~46岁;单侧病变15例,双侧病变4例,病程8个月~6年,均因髋关节疼痛伴肢体运动障碍来院就诊,并经X线、CT和MRI检查确诊后进行治疗,有明确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4例,长期酗酒者9例,外伤者3例,不明原因3例。

    1.2  方法  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经皮行股动脉穿刺,采用5F眼镜蛇导管,经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选择插入患侧股骨头的供血旋股内、外侧动脉,缓慢注入罂粟碱30 mg,尿激酶20~80万u,丹参10~40 mg,低分子右旋糖酐50 ml,一般行1~2次治疗,有7例行3~5次介入治疗,术后每日滴注尿激酶5万u,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和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连用7天,卧床休息1个月,可重复下一次介入治疗,术后可口服肠溶阿司匹林600~900 mg,维生素A、D丸和钙片3个月,嘱患者戒烟、戒酒,避免患肢负重和过度活动。

    2  典型病例

  患儿,男,8岁,因“左髋关节疼痛伴跛行步态2个月余”于2000年9月1日入院。查体:神志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发育营养一般,呈跛行。心肺听诊(-),左髋压痛(+),活动受限,左下肢轻度内收畸形,约缩短1 cm左右。骨盆平片左股骨头骺变扁,呈分裂状,密度不均匀增高,股骨颈增宽缩短,内可见囊状改变,边缘不规则。拟诊:左股骨头骺缺血性坏死(Ⅲ期),追问病史无明确诱因,按上述方法进行介入治疗,随访至今,患儿疼痛基本消失已能正常上学。

    3  结果

  本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9例,计23髋经血管扩张溶栓介入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9例疼痛基本消失,髋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并可见新生骨生成,治疗前后血管造影,血管数量均有明显增多,增粗,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4  讨论

  经股动脉插管治疗股骨头坏死是近几年来治疗本病的一种新技术,有文献报道称其有效率达100%,优良率达80%~85%[1]。实践证明,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确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可靠的新方法。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它的血供主要是来自股动脉分支的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闭孔动脉。股骨头主要为旋股内、外侧动脉供血,因此,当股骨头因外伤造成股骨颈骨折、脱位或因其他病情需要,临床上使用大量激素或长期酗酒,可使该处血管断裂或引起该处血管内皮损伤,以致闭塞,使股骨头血液供应中断,骨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导致骨细胞萎缩死亡引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随着时间的延长,造成股骨头坏死早期、中期、晚期各个不同阶段。早期:股骨头无变形,关节间隙不变窄,但骨密度不均匀,有小斑状、囊状局限性密度增高或减低现象,股骨头持重现象尤为明显;中期:股骨头轻度变形,关节面塌陷,致正常的生理弧度曲线消失,出现阶梯征,股骨头囊状破坏明显,周围可见新生骨增生,髋关节间隙可轻度变窄;晚期:股骨头明显塌陷、压缩、变形、变小、骨质硬化、囊变相间、股骨颈变短、间隙狭窄、髋臼、股骨头上缘有明显骨赘形成,甚至伴有不同程度的脱位,因此股骨头坏死导致患者病侧疼痛和患肢跛行[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旋股内、外侧动脉供血动脉中断或闭塞所造成。因此疏通闭塞的血管,增加侧支循环和改善微循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关键,介入治疗的原理就是将导管直接插至股骨头供血动脉开口处,注入大量的血管溶栓剂、扩张剂和促进血管新生药物,达到改善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或疏通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新生骨的形成和死骨的吸收,从而使坏死的股骨头最大限度的恢复。通常情况是早期治疗效果较好,晚期治疗效果较差。介入后的辅助后续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避免患肢负重,注意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口服一些有利于新生骨生长和血管再生及毛细血管扩张的中西药物,有利于坏死的股骨头的生长和修复。

    [参考文献]

    1  李喜东.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11):753.

    2  潘初.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研究现状与进展.放射学实践,2001,16(3):157.

    3  张学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6(4):345.

      作者单位: 233400 安徽怀远,怀远县中医院放射科

  (编辑:乔  雨)

作者: 唐宗银,周广春,陈春敬,杨士勇,陈俊慧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