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1期

闭合性腹部损伤小肠破裂诊治体会 (附19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我院自1996年1月~2006年1月间,共收治肠破裂36例。其中闭合性小肠破裂1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合并伤:其中合并颅脑损伤1例,脾破裂1例,肠系膜血管离断1例,腰椎骨折3例,骨盆骨折2例。全组均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有膈下游离气体者7例,发现肠胀气与液平12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1996年1月~2006年1月间,共收治肠破裂36例。其中闭合性小肠破裂1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男16例,女3例,年龄11~63岁,平均41.5岁。受伤原因:撞击伤14例,挤压伤4例,冲击波伤1例。合并伤:其中合并颅脑损伤1例,脾破裂1例,肠系膜血管离断1例,腰椎骨折3例,骨盆骨折2例。

    1.2 临床表现 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症状,有典型腹膜炎表现者15例,伴休克者3例,移动性浊音阳性者8例。腹腔穿刺18例,有10例一次穿刺获得阳性;4例第二次穿刺获得阳性;1例第三次穿刺获得阳性。全组均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有膈下游离气体者7例,发现肠胀气与液平12例。术前B超检查16例,14例发现腹腔积液。

    1.3 治疗 本组患者均在受伤后24 h内行手术治疗,术中证实空肠破裂9例,回肠破裂10例。手术方式:脾切除加小肠切除1例;回盲部切除1例;小肠切除术3例,单纯修补术14例。

    1.4 结果 术后出现切口感染4例,腹腔内感染1例。全组中18例治愈,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随访15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有肠粘连症状者2例,肠梗阻1例。

    2 讨论

    2.1 受伤机制 小肠损伤的发病机制变化多端,有时甚至外力并不严重,也可发生较重的损伤。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撞击肠管,均可导致肠管损伤破裂,如撞伤、打伤、刀伤、跌伤、高空坠落、突然用力或快速的运动突然中止,使暴力的传导或肠道内压突然剧增,超过肠道壁的耐受程度引起破裂。也可以是突然的暴力与侧面的挤压,使中间的肠胃道受压而破裂。

    2.2 诊断 根据受伤经过及部位,加上伤后出现的腹膜炎体征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小肠破裂早期诊断并不困难。但部分患者的小肠裂口较小,或裂口被食物渣、纤维蛋白素甚至突出的黏膜所堵,漏出物较少,引起的化学性刺激轻,感染性腹膜炎体征出现较晚,程度也较轻时,极易延误诊断[1]。其他延误诊断的原因有:(1)合并其他外伤致患者昏迷,症状及体征不明确;(2)腹壁挫伤或腹腔内出血,掩盖了小肠破裂的临床表现;(3)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低,临床症状不典型;(4)首诊医师对腹部闭合损伤小肠破裂的认识不足,查体不够仔细全面等。本组中有3例是在伤后24 h才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合并有脑外伤,1例为69岁的老年患者。对可疑有腹内空腔脏器损伤的患者,我们的经验是:(1)严密动态观察腹痛变化,每2~4 h做1次腹部体检;(2)X线、B超及腹腔穿刺检查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腹部B超可以了解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的大小形态,对排除实质性脏器破裂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腹部X线膈下游离气体阳性率可以帮助明确诊断,但阴性者不能排除肠破裂的可能;腹腔穿刺是简单而有效的诊断方法,阳性率较高,本文腹腔穿刺的阳性率为83.3%,对高度怀疑患者可做2~3次穿刺[2]。(3)在高度怀疑肠破裂时,应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X线、B超及穿刺检查的阳性发现,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探查为宜。

    2.3 治疗 外伤性肠破裂的治疗越早越好。预后与治疗早晚直接相关。只要确诊,必须即刻手术。如诊断暂不明确,但具备剖腹探查指征时,应尽早剖腹探查。手术以简单有效的修补为原则。但对裂口较大、肠管挫伤严重、肠系膜损伤影响肠管血供易造成肠壁坏死者,应行肠切除;对一段肠管有多处破裂者为防止修补术后肠管狭窄亦应行部分切除。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术中探查仔细全面有次序,不要满足于已有发现而遗漏其他部位的损伤,如破裂处显示不清,应顺序检查十二指肠及全部小肠、结肠。(2)对只有浆肌层挫伤的肠管应引起重视,以防延迟穿孔引起肠漏。(3)对小肠破裂的患者无论感染的程度和范围大小,术中均予冲洗,彻底清理吸净污染,安放引流管,一方面可以预防,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肠漏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本组中均在伤口附近或盆腔内放置引流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5-466.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16-1019.

    作者单位: 444103 湖北当阳,当阳市玉泉卫生院

 (编辑:陈 沁)

作者: 陈习选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