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4期

外伤性肝破裂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外伤性肝破裂我院自1988~2006年共收治肝破裂患者112例(除去病历不完整者)。1990年以前,由于经验不足,对于严重肝破裂患者束手无策。1临床资料112例均为1998~2006年张家界市永定医院收治的肝破裂患者,男83例,女29例,年龄最小2。2讨论笔者根据术中所见,将本组肝破裂分下列三型:(1)表浅裂......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外伤性 肝破裂

  我院自1988~2006年共收治肝破裂患者112例(除去病历不完整者)。1990年以前,由于经验不足,对于严重肝破裂患者束手无策。1990年起,由于改进了手术方法,疗效大大改善,手术时也就不再紧张,能够比较得心应手。现将有关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2例均为1998~2006年张家界市永定医院收治的肝破裂患者,男83例,女29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2岁,平均29岁。受伤原因以跌伤、撞伤、挤压伤为最多见,共101例,其中绝大多数为车祸中受伤(包括自行车)。锐器伤8例,火枪击伤2例,原因不明者1例(此例诉在拖板车时因突然旋转车把手时扭伤腹部,但否认车把手撞伤身体)。治愈101例,转院1例,死亡10例。其中1990年以前死亡8例(同期收治50例),1990年以后死亡2例(同期收治62例)。

    2 讨论

    笔者根据术中所见,将本组肝破裂分下列三型:(1)表浅裂伤(相当于PachterⅠ级):深度<3 cm。此组共32例,其中1990年以前为18例,1990年以后(含1990、以下同)14例。采用缝合法。有些裂口因暴露较困难(如位于肝右后叶,裂口浅,无必要延长切口,仅行右腹直肌切口,用明胶海绵填塞,此组患者无死亡)。(2)深裂伤,伴活动性出血(相当于PachterⅡ级):共57例,1990年以前23例,治愈19例(其中术后持续高热者9例),死亡4例。1990年以后34例,大多采用裂口内出血点结扎,裂口缝合(个别患者未缝合),部分患者裂口内塞入明胶海绵或带蒂大网膜后缝合,个别患者行不规则肝切除。治愈32例(其中有5例患者术后持续高热数天),死亡2例(5例行不规则肝切除者,全部治愈)。(3)粉碎性肝破裂(相当于PachterⅢ级):共23例,其中1990年以前9例,采取缝合、纱布填塞等方法,治愈4例(其中1例并发胆瘘1例继发性出血,2例持续高热,均逐渐治愈)转院1例,死亡4例(分别死于出血、感染)。1990年以后14例采用肝切除法,其中左肝外叶切除5例,右半肝大部切除4例,其他不规则切除5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

    上述3型手术中,均需行肝周引流。至于PachterⅣ级患者,我院未曾手术过。

    2.1 合并伤 本组有合并伤者68例,分别为脑震荡、脑挫伤、骨折、血气胸、纵隔血肿、脾、胰、肾、肠损伤、胆囊撕脱等。

    2.2 并发症 本组患者常见术后持续高热,考虑为感染及裂口内血肿吸收之故。大部分经抗生素治疗后退热。个别患者发生继发性出血、胆瘘,部分治愈,部分死亡。有1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胸腔中等量积液,均治愈。

    2.3 手术切口问题 1990年以前,我们通常用右上腹直切口,很少向右加延长切口,暴露不佳,以致手术不彻底,坐失抢救良机。以后,我们改进了切口,如肯定为肝右叶损伤,可采用右上腹反L形切口,右叶损伤,用腹正中切口,诊断不明者,先作上腹正中切口,根据需要可向右加一横切口。对肝周韧带的切断、肝的游离,应迅速果断,以免延误时机,增加出血。如果肝裂口甚深,而肝脏又尚未充分游离,此时术者用手去将肝压下,则往往是扩大裂口,造成大量出血,反之,如肝脏已充分游离,则用左手将肝整叶地压下,握于手中,反而将裂口压紧,就不会加剧出血。

    2.4 裂伤缝合不能留死腔 如裂口内有活动性出血,必须先结扎止血后再缝合。否则裂口内继续出血,形成血肿。如例1,男,47岁,肝多处深裂口,腹腔内大出血,休克,术中仅作明胶海绵填塞及缝合,表面上已止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36 h后死亡。考虑死亡原因除肺部感染外,可能为肝内继续出血所致。又如例2,男,25岁,右肝深裂口,腹腔大出血,缝合止血,术后高热,经积极抗感染后治愈,考虑为肝内血肿感染所致。相反,例3,肝破裂入院,当时严重要克,合并脑震荡、纵隔血肿、肋骨骨折、左肱骨骨折、血气胸、左膝关节贯通伤。肝右叶裂口长15 mm,深8 cm,裂口深处血管破裂,大出血,设法将血管裂口缝扎止血。由于此患者裂口为斜水平面状,裂面上方之肝脏恰覆盖于下方之肝脏上贴合,故未做缝合,术后恢复满意。有的患者裂伤过深,几乎一部分肝段“切除”,则可将断面血管结扎后,作肝部分切除术。

    2.5 肝切除 本组共作不规则肝切除19例,(包括右半肝大部分切除4例,左肝外叶切除6例,肝段切除9例)全部治愈。笔者体会:切口充分暴露,肝充分游离,将伤肝握在手中,使创面紧贴,减少出血。切肝方法,是边切边结扎断面的血管、胆管。笔者常用刀的钝面或刀柄切肝,遇到阻碍即为胆管、血管,随即钳夹切断结扎。切除后断面无出血,大部分用网膜或其他浆膜覆盖,部分用明胶海绵覆盖或未覆盖,均未见并发症。

    2.6 术中突然发生严重休克或心跳停止 本组有数例患者术中出现严重险情,如例4,因被手扶拖拉机摇把打伤右上腹入院,粉碎性肝破裂,腹腔大出血,休克。行右半肝大部分切除术。在娩出右肝时突然心跳停止。用心脏按压、新“心三联”静注等措施后心跳恢复。术后治愈。又如例5,男,18岁,摩托车撞伤,伤情与熊大致相似,于娩出右肝时突然心跳微弱,行新“心三联”静注后好转。此外,还有数例患者术中术者将手伸向膈下,将肝压下时亦发生血压下降等现象。分析原因:(1)膈肌、肝、胆受到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心脏改变。(2)血容量低,以及操作时一时性的出血增多,促使上述现象发生。1996年以来,我们在做另2例右半肝大部切除时,采用了橡皮管阻断肝门的方法,出血量减少,未出现上述现象。因此,笔者认为,今后手术时应尽量防止膈、肝、胆-心反射,尽量减少刺激,麻醉适当,并可考虑在膈下、肝下等处喷洒少量利多卡因液。尽量补足血容量。术中最好阻断肝门。

    2.7 引流 术中必须置放充分的引流管,至少要2条,且要保证通畅最好是双腔管。我院于1992年7月,治疗1例肝破裂,术中肝区仅置1根引流管,由于管腔堵塞,术后5天拔管时流血数百毫升。

    2.8 并发伤 本组常并发脾破裂,我们通常先处理脾脏,因费时短,能及时阻断一个出血来源。出现其他合并伤的,只要处理及时,预后仍然较好。

    2.9 死亡原因分析 伤情过重,术中未能彻底止血,去除坏死的肝脏组织,不能去除坏死的肝脏组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这样就容易造成术后感染,继续出血压或继发性出血等。另有1例老年患者,肝破裂并不严重,但来院过迟,已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于肝修补术后12 h死亡。

    3 小结

    笔者总结了1988~2006年112例肝破裂的治疗体会。1990年后,由于改进了手术方法,疗效大大提高。适当的手术切口、术式,术中止血彻底,缝合时不留死腔,必要时行肝不规则切除术,充分引流,注意补充血容量,减少手术刺激,防止术后感染,保护各脏器功能等,是抢救肝破裂的重要措施。

    (编辑:许 忆)


作者单位:427000 湖南张家界,张家界市永定医院外科

作者: 李林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