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4期

手术治疗克罗恩病(附28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克罗恩病的相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手术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的资料。结果克罗恩病好发于青壮年,慢性起病,误诊率高,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腹块为主,症状与病变部位有关。结论手术治疗只是克罗恩病综合治疗中的一环,内外科携手治疗克罗恩病,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克罗恩病的相关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手术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的资料。结果 克罗恩病好发于青壮年,慢性起病,误诊率高,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腹块为主,症状与病变部位有关。术后缓解20例,有效3例,复发5例。结论 手术治疗只是克罗恩病综合治疗中的一环,内外科携手治疗克罗恩病,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综合治疗可望减少复发。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手术治疗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是一种消化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本文将我院近年来手术治疗的28例克罗恩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克罗恩病共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10~70岁,中位年龄36岁,高发年龄在20~40岁,占64.3%(18/28)。

    1.2 临床表现、X线和内镜检查 腹痛为最常见症状,有25例;腹泻20例;腹块9例;血便7例;有肛周病变3例;伴有肠外表现1例(发育不良,闭经,甲状腺功能减退)。在全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或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中,主要表现为局部肠道黏膜皱襞增厚紊乱,节段性狭窄,鹅卵石样充盈缺损。结肠镜下可见局部黏膜增厚、充血水肿、大小不等的溃疡,以裂缝样溃疡最为典型,可见卵石样增生及息肉形成。

    1.3 病变部位与症状的关系 小肠单独受累者15例;结肠单独受累者5例;小肠大肠同时受累者7例;胃、小肠、大肠同时受累者1例。以回肠末端及盲肠升结肠受累最多见。小肠病变者以腹痛为主,大肠病变者以腹泻、血便较常见。

    1.4 误诊情况及并发症 病程4天~10年,术前明确诊断的仅7例。有些患者曾经在多家医院就诊多次,误诊为多种疾病。误诊疾病有胃炎、胃多发溃疡、不全肠梗阻、肠道肿瘤、消化道出血、急性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肛瘘等。肠梗阻是主要并发症,有18例;伴瘘管形成3例;腹腔脓肿2例;消化道出血3例;消化道穿孔2例。

    1.5 治疗方法 2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35次并得到病理证实。急诊手术10例,择期手术18例。1次手术者23例;2次手术者3例;3次手术者2例。病变肠段切除24例;病变肠段旷置行捷径转流术2例;脓肿切开引流2例;同时行阑尾切除术5例;术后综合治疗包括使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要素饮食、心理治疗及对症处理等。

    2 结果

    克罗恩病好发于青壮年。慢性起病,部分患者以急腹症入院。误诊率高,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腹块为主,症状与病变部位有关。本组无手术死亡,2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根据简化CDAI评分标准判断疗效[1],术后缓解20例,有效3例,复发5例。

    3 讨论

    克罗恩病是目前病因仍不明确的消化道炎症性疾病,多以内科治疗为主。既往的观点认为,只有在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完全性肠梗阻,脓肿,肠管腹壁瘘或内瘘,急性穿孔,不能控制的大出血,疑有恶变,虽经内科治疗但疗效不佳或反而加重时),才考虑手术治疗。从本组患者来看,尽管手术不能治疗所有的克罗恩病,更不能治愈克罗恩病,但对手术应持更加积极肯定的态度。对疑似或已确诊为克罗恩病的患者,内科治疗疗效不佳时,早期手术干预可能对患者更为有利。这是因为:(1)手术可以尽早明确诊断,为进一步正规内科综合治疗提供依据;(2)切除了诱发症状的病变肠段,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减少了癌变的机会;(4)早期手术能减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2];(5)国外有报道认为,出现并发症之前手术,术后复发率、死亡率要显著低于急诊手术[3]。

    克罗恩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病变部位不同更导致临床表现多样性,误诊率较高。注意以下几点可减少误诊:(1)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在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时,要考虑克罗恩病的可能性;(2)询问病史要详细,体检要仔细;(3)尽早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肠镜检查要到达回肠末端,有条件的单位及患者也可以考虑行胶囊胃镜检查;(4)阑尾切除术中,发现病变与临床表现不符,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常规探查末段回肠。

    病变肠段切除是目前最常选择的手术方法,一般主张距离病变10~15 cm切除,同时切除相应增厚的肠系膜和肿大淋巴结[4]。当病变广泛时,仅切除诱发症状的病变肠段,而将没有引起症状的病变肠段留在体内,以免过多切除致短肠综合征发生。过多切除肠段及扩大淋巴结清扫并不能预防复发,反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肠段切除后一般行端端吻合,吻合口要保证通畅,血运良好。在肠管粘连严重或脓肿形成不能切除时,可将病变肠段旷置行捷径转流术。若有脓肿应切开引流,是否二期手术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

    是否行阑尾切除术存在争议,有报道认为,切除阑尾对回肠克罗恩病有治疗作用[5]。相反的观点认为,同时行阑尾切除术易致肠瘘。本组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无肠瘘发生,笔者认为,回盲部无明显病变者,阑尾切除术是安全的。

    外科治疗只是克罗恩病综合治疗中的一环。复发是克罗恩病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一次手术后在10~15年内约有40%~50%的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本组手术患者术后随访时间最长的尚不足10年,但已有5例复发,故术后继续加强营养支持,选择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实属必要,有望降低术后复发率[6]。

【参考文献】
  1 郑家驹.炎症性肠病基础与临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29.

2 兰平,何晓生.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医学新知杂志,2007,17(1):3-5.

3 Walmsley RS,Gillen CD,Allan RN.Pro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rohn’s disease in the over-55 age group.Postgard Med J,1997,73:225-229.

4 汪良,陈易人.克隆病的外科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1):36-37.

5 陈子清,应则贵.阑尾切除对回肠克隆病的影响.浙江临床医学,2001,3(10):711-712.

6 任建安,陶庆松,王新波,等.克罗恩病并发肠瘘的诊断与治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2):117-120.

(编辑:夏 琳)


作者单位:1 215008 江苏苏州,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普通外科 2 江苏苏州,苏州市消化营养研究中心

作者: 张强 郑家驹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