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2期

儿童股骨颈骨折45例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的各种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45例儿童股骨颈骨折分别行克氏针、Knowels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2例移位,3例股骨头坏死,40例疗效满意。结论采用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及Knowels针辅以皮牵引或石膏外固定获得较为满意临床疗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的各种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45例儿童股骨颈骨折分别行克氏针、Knowels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 2例移位,3例股骨头坏死,40例疗效满意。结论 采用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及Knowels针辅以皮牵引或石膏外固定获得较为满意临床疗效。

【关键词】  儿童;股骨颈骨折;内固定


    儿童股骨颈骨折相对少见,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虽近年来儿童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但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内翻、骺板早闭及骨折不愈合仍相对较高。1995年7月以来,我们分别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Knowels针、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4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3~12岁,平均8.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坠落伤11例,跌伤15例。按照Delbet分型:Ⅰ型5例,Ⅱ型21例,Ⅲ型16例,Ⅳ型3例。明显移位21例,轻度移位19例,无移位5例。

    1.2  方法  入院后常规行皮肤牵引4~6天,牵引时患侧髋关节屈曲10°~20°,外展位。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6例,均为6岁以下儿童,多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3例,多枚Knowels针内固定治疗18例,空心松质拉力螺钉结合多枚Knowels针内固定治疗8例。麻醉方式:常见采用氯氨酮静脉全身麻醉。术中采用Leadbetter法行复位,用跟掌试验行初步评价复位情况,以X线机透视确认复位满意后,于股骨大粗隆顶点下经皮向股骨头方向穿入内固定针行内固定。克氏针及Knowels针选用1.8~4 mm 3~5枚在股骨颈内交叉成角,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常用1枚,常规辅以2枚交叉Knowels针,针头均达股骨头下1~1.5 cm,针尾残端埋于皮下,术后穿防旋鞋,针孔或小切口愈合后,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行持续性外展位皮牵引,或双侧长腿外展石膏固定6~8周,1个月内可适当活动髋、膝关节,拆除石膏后行非负重患肢主、被动功能锻炼。3个月后据X线片情况,行部分负重活动,骨折骨性愈合后,拔除内固定。单纯石膏外固定,将患肢固定于外展30°~40°,内旋30°位,据X线片情况3个月后拆除石膏。术后根据患儿骨折类型常规经内收肌穿刺,以降低关节内压力。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8~24个月(平均9个月),3例股骨头坏死,2例移位,40例疗效满意,愈合时间8~12周,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克氏针移位。

    3  讨论

    3.1  骨折特点与治疗方式选择  儿童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移位的骨折和年龄大的患儿,其中DelbetⅠ型并发症最高,常致骨折再移位、股骨头坏死、骨骺早闭及内翻畸形。Ⅱ、Ⅲ型易发生髋关节内翻和骨折不连,股骨头坏死率亦较高,为防止移位,常规行内固定。Ⅳ型虽愈合较好,对于<6岁无移位患儿,可行非手术治疗,较大患儿常规行闭合复位手术治疗。

    3.2  治疗体会

    3.2.1  单纯石膏外固定病例的选择及石膏外固定方法  对于6岁以下无移位的稳定型骨折,可采用双侧长腿或小腿外展石膏固定,患肢固定于外展30°~40°,内旋30°位3个月,据X线片情况拆除石膏,最好不采用单(双)髋人字石膏长期固定,因儿童处于生长期,肢体发育生长可造成股骨头受压,易发生股骨头坏死[1]。

    3.2.2  对儿童股骨颈骨折牵引方法  以皮肤牵引或皮套牵引可避免损伤股骨髁部和胫骨上端骨骺。牵引4~6天即可复位,重量不宜过大,一般3 kg左右,过重会加重血管损伤[2]。

    3.2.3  内固定针、钉的选择  通过对45例患儿观察,单纯采用克氏针内固定的病例有不同程度退针,其中1例因退针造成骨折移位,股骨头坏死。我们发现使用Knowels针及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可使骨折端加压,骨折复位更为理想,有效防止克氏针游走。对较小患儿需行内固定者可用多枚Knowels针交叉固定,3枚以上可使骨折得到较为可靠的固定。对较大患儿使用1枚空心松质拉力螺钉及2枚交叉Knowels针可达到满意的三维固定。术时注意针、钉角度和深度,内固定物穿过骺板会增加骺板早闭的风险。

    3.2.4  术后可根据患儿骨折类型,经内收肌穿刺减压,以降低关节内压力,Ng和Cole总结文献后认为髋关节减压确实降低了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尤其对Ⅱ、Ⅲ型骨折[3]。

    3.2.5  术后外固定或持续皮牵引时间  采用单纯石膏固定患儿3个月为宜,行内固定后辅以石膏固定或持续皮牵引者6~8周即可。为了防止髋内翻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确认骨性愈合后,方可进行部分负重功能锻炼。骨折完全愈合后拔除内固定针、钉。

【参考文献】
  1 邱贵兴.骨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8.

2 李子荣.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488-490.

3 王学谦.临床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22.


作者单位:620020 四川眉山,眉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作者: 王征东,吕晓勤,张洪伟,姚毅敏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