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6期

头皮针应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头皮针(输液用针头,针尾连接有细软管)应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于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上肢手术需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和应用头皮针两组,观察两组麻醉成功率。结果传统方法组成功率为40%,应用头皮针组成功率为94%。结论在腋路臂丛神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头皮针(输液用针头,针尾连接有细软管)应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于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上肢手术需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和应用头皮针两组,观察两组麻醉成功率。结果 传统方法组成功率为40%,应用头皮针组成功率为94%。结论 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穿刺中,与传统方法比,头皮针的引用能有效提高麻醉穿刺成功率,获得满意麻醉效果。

【关键词】  头皮针;神经阻滞;腋路臂丛

    在麻醉的临床工作中,臂丛神经阻滞对于上肢手术特别是肘部以下手术是最适合的麻醉方法,其较其他麻醉方法更安全、更经济、操作更简便,尤其是腋路臂丛穿刺由于其并发症较经锁骨上法和经肌间沟法更少见,出现并发症时对患者危害更小,而被麻醉医生作为首选。但是其穿刺成功率很让麻醉医生头痛,有些医院引进神经刺激器,极大地提高了成功率,但对于无神经刺激器的医院,应用本文介绍的方法会显著提高成功率。现将我院应用头皮针辅助臂丛穿刺的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2007年上肢手术需用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100例,ASAⅠ~Ⅱ级,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20~60岁,平均体重65kg,随机分为两组即传统方法组和应用头皮针组。

    1.2  麻醉方法  患者入室后常规输液,上肢呈行军礼状,手枕于头下或尽量靠近头部。首先确定穿刺部位,于腋窝前缘胸大肌和背阔肌之间触及腋动脉,从上臂沿其搏动逐渐向近心端找出搏动的最高位置即为穿刺点[1]。然后准备头皮针,可以选用输液器中附带的头皮针,也可应用有一次性包装的头皮针,将其放在麻醉台上备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按照确定好的穿刺点进行穿刺,穿刺中出现触电般的异感,此时操作者固定位置,由助手将充满药的注射器和头皮针进行连接,随即推药30~40 ml,最后将针退至皮下注入药液2~3 ml,用以阻滞皮神经。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用注射器直接连接针头进行穿刺。

    1.3  评价指标  优:切皮不痛,肌松好,手术深部牵拉肌肉及关节无明显不适。良:切皮不痛,但肌松欠佳或深部牵拉有不适感,能忍受,一般镇静、镇痛药即可满足手术。差:平面窄,切皮部分疼痛,深部牵拉不能忍受,需依靠其他辅助方法完成手术。失败:完全更改麻醉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头皮针组:优25例、良22例、差2例、失败1例,传统方法组优15例、良5例、差20例、失败10例。优良在统计中记为麻醉成功,差和失败记为麻醉失败。应用头皮针组成功率为94%,传统方法组成功率为40%,应用头皮针组的麻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传统方法中最大的不足即是在穿刺出现异感后,由于在连接注射器或是调整注射器时,针的稳定性遭到很大破坏容易发生位移,很大一部分失败病例都是这种情况,这就是往往出现异感和手感都很好而麻醉效果却总是不理想,常常需要静脉药物来辅助。本资料中提到的方法即是针对了这一点进行的尝试,即出现异感麻醉者保持针的位置不动,从而避免了针的移动,同时在更换注射器时也不会改变它的稳定性,使麻醉成功率大大提高,同时所用的物品也是我们常用的,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此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麻醉成功率提高后,可以减少麻醉辅助药的应用,从而也就减少了静脉辅助药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呼吸抑制、循环系统的抑制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麻醉管理难度。此方法恪守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必将成为医生进行臂丛麻醉时的小帮手。

【参考文献】
  1 赵俊.新编麻醉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545.


作者单位:300300 天津,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手术室

作者: 王绍廷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