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8期

成人经腹腔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16例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腹腔入路。修复内环。加固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它的修补方法繁多,各有优点及缺点。我站自1998年至今采用改进的经腹腔入路,修补腹股沟斜疝既能达到真正高位处理疝囊,又能修复缺损的腹横筋膜和腹壁薄弱区,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腹股沟疝;腹腔入路;修复内环;缺损;加固


    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它的修补方法繁多,各有优点及缺点。我站自1998年至今采用改进的经腹腔入路,修补腹股沟斜疝既能达到真正高位处理疝囊,又能修复缺损的腹横筋膜和腹壁薄弱区,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16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6.2岁,病程最长9个月,最短1个月,不完全性斜疝8例,同时并发疝嵌顿2例。

    1.2  手术方法  (1)麻醉:全部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2)切口选择:于腹直肌外侧缘平腹股沟中点偏上1 cm,相当于内环口上方,作一横行切口,长3~4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纯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切开腹横筋膜及腹膜。(3)缝闭腹膜:开腹后用手指探及内环口,还纳疝内容物,在距内环口下方约1~2 cm处,用3把血管钳尽量提起下方腹膜将此腹膜皱襞和腹膜切口上缘用丝线间断缝合关闭腹腔。(4)修补内环:将疝囊从内环口内尽量提起,用4号丝线从内环内侧下方进针,上方出针,将腹膜、腹横筋膜间断缝合拉拢固定于耻骨梳韧带上,使扩大并松弛的内环缩小,以修复腹横筋膜缺损;将内环上方原腹横切口下缘腹膜、腹横筋膜上提到腹横肌的弓状缘肌平面,间断缝合2~3针。(5)加强前壁:对老年患者和疝囊较大或腹壁肌明显薄弱者,需要加强腹股沟前壁,其方法是提起腹外斜肌腱膜,在其下方稍向下分离,即可显露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将间断缝合2~3针加固,并重叠缝合腹外斜肌腱膜。

    1.3  治疗结果  本组16例腹股沟斜疝,全部采用经腹腔入路修补治疗。手术时间40~60 min,术后平卧2天,6~7天拆线,切口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原腹股沟区及阴囊突起的肿物全部消失。经出院后1~12个月随访,无一例复发。

    2  讨论

    2.1  经腹腔入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原理  腹股沟斜疝修补的方法较多,自从1884年Edardo Bassini提出腹股沟疝修补术以来,虽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疝囊高位结扎术,Ferguson、Bassini、McVay修补术等,各种方法均有各自的特点及适应证。但都存在着因腹股沟入路损伤了正常的解剖结构和不紧缩缝合腹横筋膜的问题,只强调对腹股沟管前后壁的加强。而忽视了对内环的修补使结扎的疝囊仍能在腹横筋膜处外凸,未能真正达到高位结扎疝囊及修复内环的目的,故存在复发的隐患。国内一些学者曾根据小儿腹股沟斜疝为先天性腹膜鞘状突闭锁不全的理论,采用经腹腔入路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获得良好的效果[1,2]。钱礼等研究指出,腹股沟斜疝的产生是由于腹膜鞘状突未闭或闭锁不全,所有的斜疝都可以认为是先天性的,因此提出斜疝手术最重要是修补内环[3]。笔者认为无论是先天性还是发育上的原因受疝囊的影响,内环附近的腹横筋膜因受腹腔焦点压力的作用,腹横筋膜都是呈松弛或破裂缺损,所以高位结扎修补内环,缝合拉拢缺损的腹横筋膜甚为重要,是腹股沟斜疝修补的关键所在。

    2.2  对经腹腔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评价  (1)符合生理解剖,能达到最高位处理疝囊,修复腹横筋膜缺损后保持了腹股沟区正常结构关系,增强了腹壁的抗压强度,恢复了解剖和生理的完整性。(2)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经腹腔入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解剖层次清楚,寻找内环容易,不显露精索,不分离疝囊,可避免手术副损伤的发生。(3)在修补内环时用圆针4号丝线从内环一侧下方进针,上方出针将腹膜、腹横筋膜间断缝合固定于耻骨梳韧带处是关键操作,此点甚为重要,同时进针应适中,不可太深,以免损伤和缝扎精索。

【参考文献】
  1 邵廷彬.经腹腔疝囊离断术的改进.山东医药,1981,8:12.

2 叶振武.小儿斜疝经腹修补100例.实用外科杂志,1986,6(2):105.

3 钱礼.疝的分类和病因.实用外科杂志,1986,6(2):57.


作者单位:676200 云南景东,景东彝族自治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作者: 郎忠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