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8期

腹部卒中1例

来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腹部卒中。腹腔自发出血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11h前晨起解大便后感下腹部剧烈疼痛入院,伴恶心,无呕吐。腹平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min。109/L,腹部超声及X线片未见异常。...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腹部卒中;腹腔自发出血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0岁,11 h前晨起解大便后感下腹部剧烈疼痛入院,伴恶心,无呕吐。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间断服用“尼群地平片、丹参片”治疗,血压波动于150~180/90~100 mm Hg。入院查体:P 58次/min,BP 190/100 mm Hg,急性痛苦面容,心界向左扩大。腹平软,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min。血常规示:WBC 6.4×109/L,Hb 147 g/L,PLT 163×109/L,腹部超声及X线片未见异常。5 h后P 96次/min,BP 88/60 mm Hg,Hb 124 g/L,超声示肝肾间隙少量积液,腹部CT无异常,腹腔抽出少量不凝血,因出血原因不清,给予止血、输液观察治疗。第2天BP 85/60 mm Hg,Hb 83 g/L,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血脂不高。第3天Hb 73 g/L,超声示腹腔中等量积液,腹腔再次抽出不凝血,立即行剖腹探查,术中吸出不凝血约1 500 ml,见回肠、横结肠系膜及后腹膜广泛血肿渗血,未触及包块,未探及出血血管,放置引流管后结束手术。术后给止血、输血输液治疗。术后第3天BP 158/96 mm Hg,WBC 14.1×109/L,N 86.3%,Hb 93 g/L,FIB 75 g/L,腹腔引流出血液100~300 ml/d,行骨髓检查正常。术后8天Hb 93 g/L,腹腔引出血液100~150 ml/d,建议其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因经济原因患者放弃检查及治疗,带管自动出院。出院1周电话随访,患者情况可,腹腔引流液逐渐减少,2周后无明显引流液,40天后回院复查Hb 132 g/L,腹部超声无异常。

  2 讨论

  腹部卒中指腹腔内或腹膜后动脉分支自发性破裂出血为特点的少见急腹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和失血而引起的症状。出血部位主要来自腹主动脉第二、三级分支如胃左或右动脉、结肠中或左动脉、胰十二指肠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肾动脉等。这种病例的发现往往依赖于剖腹手术,病因尚不清楚。目前研究发现,原发高血压、门静脉高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是该病例的重要危险因素。腹腔血管发育异常或先天缺陷,妊娠与内分泌及炎症均可能与此类病例有关。1947年Tanna报道3例并收集文献中32例综合分析,提出平均年龄55岁,60岁以上伴高血压动脉硬化老年人多见。一般认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受外界或内在因素影响时,血压骤然升高,内脏动脉瘤或动脉粥样硬化区承受的压力增加,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血管可破裂出血。该病例在排便时突然腹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与此有关。因此术前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突然出现腹痛伴失血症状,又排除肿瘤破裂及外伤性腹腔脏器破裂出血,应考虑此病可能。

  目前认为本病一经确诊,即应尽早手术修补破裂血管。文献统计,找到出血源、将血管结扎,病死率仅8.6%,而未找到血源者,病死率高达55%。本病例因系膜及后腹膜广泛血肿,又无条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术中无法确定出血部位而未能止血,所幸经保守治疗后病情好转。

  (本文编辑:乔 雨)


作者单位:679100 云南,腾冲县人民医院外四科

作者: 杨明稳,张有正,杨东晓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