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1期

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超声检查的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院配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开展“复明工程”所检查的14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1一般资料148例患者(182只患眼)男84例,女64例,年龄49~81,平均58岁。1仪器使用仪器为日本ALOKA-SSD-2000型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7。2方法患者仰卧位,双......

点击显示 收起

  老年性白内障是眼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本文总结了我院配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开展“复明工程”所检查的148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8例患者(182只患眼)男84例,女64例,年龄49~81,平均58岁。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使用仪器为日本ALOKA-SSD-2000型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7.5Hz。

    1.2.2 方法 患者仰卧位,双眼轻闭,控头涂耦合剂后直接轻放在眼睑上进行眼轴位和非轴位扫查,依次观察晶状体、玻璃体及视网膜情况。必要时,嘱患者左右转动眼球,以观察“后运动”现象,并且在眼球注视正前方时测量其眼轴长[一般测量眼外轴长,即从角膜表面中心至球壁外缘视神经颞侧缘的距离。正常均值为(23.97±0.29)mm [1]  ]。

    1.2.3 注意事项 (1)检查前尽量让患者放松,并教会患者怎样转动眼球,配合检查。(2)探头不宜挤压眼睑过紧,以免影响测量值。

    2 结果

  148例患者(182只患眼),中央型晶体浑浊56例,周边型晶体浑浊126例;82只患眼玻璃体浑浊,25只患眼视网膜脱离;58只患眼眼轴变长,85只患眼眼轴变短。超声检查后,有28例患者(32只患眼)由于玻璃体明显浑浊或视网膜脱离没能立即手术治疗。余下120例(150只患眼)患者,均选择了合适的人工晶体置换,术后视力恢复较为理想。

    3 讨论

  眼球内容物富含液性物质,其透声性好,适于进行超声检查。而且方便、经济、无痛苦、无创伤、可多次重复等优点,是其它任何检查方法所不能替代的。对于屈光系统浑浊的眼部疾病患者,眼科检查镜不能窥见眼底,超声仪器检查则显得尤为理想。晶状体位于眼球前方,前面有房水衬托,透声效果好,在高频探头探查下极易观察。白内障患者一般超声表现为囊壁增厚,回声增强,晶体暗区内透声不佳。根据超声图像可分为周围型和中央型。周边型主要表现为囊壁增厚,回声增强,晶体中央暗区内透声仍较好,而中央型主要表现为晶体中央暗区内透声不佳,囊壁增厚不明显。

    白内障患者临床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目前较常采用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置换术。一般人工晶体选择以术后屈光不大于±2.0D为标准 [1]  。过去多采用标准人工晶体,但由于患者情况各不相同,仍有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目前较常用SPK公式先预计所需置换晶体的屈光度数,再选好适合患者的人工晶体置换 [2]  。SPK公式即为P=A-2.5L-0.9K。(P为预计人工晶体的度数,A为常数,L为眼轴长,K为角膜屈光度的平均值)。角膜屈光度一般由眼科角膜计测量,而眼轴长则需超声准确测量,因此,超声准确测量眼轴,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程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120例手术患者(150只患眼),术前通过超声准确测量其眼轴,并选择了适合的人工晶体置换,术后视力均恢复较为理想。白内障患者往往合并玻璃体浑浊、视网膜脱离,而玻璃体明显浑浊或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单纯晶体摘除加人工晶体置换,术后视力恢复均仍不理想,需同时做玻璃体手术或视网膜脱离修复手术,增加手术复杂程度及难度,并且有些患者因自身条件不成熟,或当地医疗技术设备受限制而不能立即手术。本文中有28例患者因上述原因没能立即手术。因此,术前超声检查,准确了解玻璃体、视网膜情况对临床医生治疗亦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综上所述,白内障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对临床医生诊断、选择治疗方式,以及病人术后视力恢复的预测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泽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2-124.

    2 杨钧.现代眼科学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14-715.     

  作者单位:432400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B超室 

  (收稿日期:2004-07-12)

  (编辑楼 兰)

作者: 王小平 刘浩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