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2期

门腔间隙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有一定间隙称为门腔间隙,此间隙中有许多解剖结构,也是转移性病灶易出现的解剖间隙。本文总结1994~2003年175例患者回声图表现,旨在提高对该间隙的认识。2方法超声探头频率3。先确定原发灶,再沿肝十二指肠上缘寻找门腔间隙,以了解有无门腔间隙结构紊乱。...

点击显示 收起

  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有一定间隙称为门腔间隙,此间隙中有许多解剖结构,也是转移性病灶易出现的解剖间隙。本文总结1994~2003年175例患者回声图表现,旨在提高对该间隙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总结175例患者资料,男130例,女45例;年龄18~67岁。其中肝癌80例,胃癌27例,肝门胆管癌42例,胆囊癌16例,胰腺癌10例。其资料结果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 方法 超声探头频率3.5MHz。采用上腹横、纵断面扫查。先确定原发灶,再沿肝十二指肠上缘寻找门腔间隙,以了解有无门腔间隙结构紊乱。待发现门腔间隙肿大淋巴结后,仔细观察回声表现及数目,测量大小径线。

     2 结果

  在正常回声图中,门静脉后方与下腔静脉前方有一狭窄弱回声带,即门腔间隙。在回声图上易显示。本组175例资料中,淋巴结最大径为60mm,最小径为10mm,均为椭圆形或圆形弱回声表现,在术前超声均有提示。本组资料中,肝癌、胃癌、胰腺癌常表现数个肿大淋巴结,肝门胆管癌、胆囊癌转移淋巴结较小,数目也较少。

     3 讨论

  解剖上,门静脉由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在胰颈后方汇合而成,经肝十二指肠韧带走向肝门入肝内。下腔静脉由左、右髂静脉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的右侧上行,穿过十二指肠第一段与胰头后方再经肝右叶与尾叶之间的腔静脉窝、膈到达胸腔。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较小的间隙称为门腔间隙。在此间隙中有许多解剖结构,肝尾叶的尾突与乳头突、门腔淋巴结或替代右肝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后血管、胆囊管和网膜孔。

     正常门腔间隙淋巴结<5mm,当发现>5mm淋巴结时既可是正常淋巴结亦可是转移灶,但由于先已确定原发灶,加之该间隙转移灶发生率较高,故首先考虑为转移淋巴结。

     1987年Baker报道胆管癌、肝癌、胆囊癌均可出现肝门或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转移。Araki报道了肝癌最常出现肿大淋巴结为门静脉淋巴结 [1,2]  。Shimaˉda研究癌肿向胆管两端浸润的程度,发现癌肿向肝侧胆管浸润,浸润越长则淋巴、血管受侵越重 [3]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变大,手术中易被发现,即时清除,发生在门静脉后方的淋巴结常被忽略,而 留下隐患,许多学者认为癌肿应视区域性,而非局限性病变 [4,5]  ,这就要求检查者,在观察肿瘤回声表现外,在搜索腹腔内淋巴结,应考虑到观察这一间隙的存在。我院多年来长期坚持这一检查原则。

     临床上不乏缺少相应症状的患者,当超声发现门腔间隙淋巴结变大时即应注意寻找原发灶。本文胃癌资料中有4例首先由超声发现门腔间隙淋巴结长大,然后做胃镜得到证实。因此,熟悉门腔间隙解剖,可以提高对该间隙病变的病理基础及回声图表现的认识,有助于临床的诊断与处理。

  参考文献

  1 Baker ME JCAT,1987,11(2):258-263.

     2 Araki T.Gastrointestinal Radiol,1988,13(3):247-252.

  3 Shimada H.Int Surg,1988,73(1):1-5.

     4 Beaxley RM.Ann Surg,1984,199(6):623-636.

  5 Miiumoto R.World J Surg,1988,12(1):2-10.    

  作者单位:610041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 

    (收稿日期:2004-07-06) (编辑海 涛) 

作者: 袁朝新 罗燕 卢强 陈红艳 周琛云 庄华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