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期

肾结核的CT诊断(附30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肾结核多为来源于肺等脏器的结核,经血行播散至肾脏发病。临床及影像学如能及早确诊治疗,肾结核可好转或治愈,一旦误诊延误治疗,结核将继续扩散,导致肾脏等多脏器严重损害,出现肾功能衰竭。笔者收集经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肾结核病例资料,就其临床、影像表现特点以及CT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以求提......

点击显示 收起

  肾结核多为来源于肺等脏器的结核,经血行播散至肾脏发病。临床及影像学如能及早确诊治疗,肾结核可好转或治愈,一旦误诊延误治疗,结核将继续扩散,导致肾脏等多脏器严重损害,出现肾功能衰竭。笔者收集经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肾结核病例资料,就其临床、影像表现特点以及CT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以求提高肾结核的诊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肾结核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8~56岁,其中<40岁21例,>41岁9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肉眼血尿16例,占53.3%;腰痛伴尿频、尿急、尿痛13例,占43.3%;脓尿1例,占3.3%。其中8例伴有低热、血沉加快。既往患肺结核1例,X线胸部平片显示肺结核7例。全部病例经腹部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超声、CT检查。腹部X线平片显示一侧肾影增大23例;双侧肾影形态及大小正常5例;一侧肾影大、一侧肾影小2例。静脉肾盂造影显示一侧肾盏破坏伴肾盂扩大积水9例,诊断为肾结核;21例一侧肾脏不显影,提示肾脏无功能。超声显示一侧肾脏呈多囊状低回声区伴有较强回声分隔13例,诊断肾结核;诊断一侧肾脏占位性病变9例;双侧多囊肾3例;双肾积水5例。
   
  1.2 CT检查方法 先平扫,后作增强CT扫描。层厚5~10mm,间隔3~5mm。造影剂为60%泛影葡胺或优维显(200-370型),剂量1.0~1.5ml/kg,总量为60~80ml。
    
  2 结果

  30例肾结核的CT表现:CT平扫显示一侧肾肿大伴肾内境界模糊的低密度区21例;一侧肾大小正常,肾内伴有境界模糊的低密度区5例;双侧肾内伴有境界模糊的低密度区4例。病灶内见斑状、环状钙化各2例。增强后,见肾盏、肾实质、肾盂呈类圆形的多环增强聚集在一起,构成“猫脚”状,见图1、图2、图3。测试囊内低密度区CT值在1.0~9.3HU,平均4.2HU;囊壁CT值在23.4~29.8HU,平均24.3HU。肾实质变薄,表现毛糙有切迹。肾盏、肾盂内见有造影剂显影10例,未见造影剂显影20例。CT诊断一侧肾结核28例,诊断多囊肾(双侧肾)2例,诊断正确率为93.3%(28/30)。手术切除一侧病肾28例,2例病肾切除一侧严重病肾。切除肾脏表面观察:肾表面凹凸不平,有渗出及粘连。切开肾脏,见肾实质变薄,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清,肾盏周围肾实质区分布结核空洞,洞壁较厚有肉芽组织,奶酪样液化坏死物、钙化等,肾盏、肾盂破坏及坏死物阻塞。病理诊断为肾结核。
 
  图1  增强CT,见右肾增大,呈多囊状低密度区聚集,构成“猫脚”征,肾盂、肾盏破坏,未显影,肾实质变薄表现呈分叶状(略)
 
  图2  增强CT,见左肾增大,呈多囊状低密度区聚集排列,构成“猫脚”征,肾盂、肾盏破坏,未显影,肾实质变薄(略)
 
  图3  增强CT,见左肾大小正常,肾呈多囊状低密度区排列聚集,构成“猫脚”征,肾盂、肾盏破坏未显影,肾表面分叶状(略)
    
  3 讨论

  肾结核为继发于肺结核及其他部位的结核灶。感染途径可经血行或淋巴感染至肾脏,在肾小球血管丛及肾小管停留发病。特点以肾皮质部发展至乳头部、髓质椎体深部,形成结核结节或肉芽肿,进而发生干酪样坏死并与肾盏相通形成空洞。干酪样坏死组织阻塞肾盂、输尿管,可发生肾盂积水,干酪样坏死组织久之可钙化最终导致肾自截。本文中患者表现有腰痛、尿急、尿频、尿痛、肉眼血尿、发热、血沉加快,结合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超声、CT提示肾内囊性病变,经尿培养结核杆菌诊断肾结核不难。本文病例中,13例表现腰痛伴尿频、尿急、尿痛、低热、血沉加快及个别患者有脓尿,临床初步考虑泌尿系感染,包括肾结核在内。16例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的患者,初诊时均高度怀疑肾癌。影像学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明确诊断肾结核9例,诊断正确率占30%;超声明确诊断肾结核13例,诊断正确率占43.3%;CT明确诊断肾结核28例,诊断正确率占93.3%。根据本文病例的影像学检查对照,认为CT对显示肾结核空洞较静脉肾盂造影和超声具有优越性,尤其是肾结核在肾实质锥体、乳头以及肾盏周围发病,出现干酪样坏死的空洞呈规律的排列聚集,构成典型的“猫脚”状表现,笔者认为此征象可作为诊断肾结核的特异性表现。陈海松、孙修堂等称之为“花瓣”状的肾结核多发空洞表现,对于诊断肾结核具有特征性 [5] 。本文30例肾结核,在初期CT应用缺乏诊断肾结核经验,故对2例双肾结核多发性空洞误诊为多囊肾。随着将病例的临床、CT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提出肾结核的“猫脚”状表现,在诊断肾结核提高诊断正确率上起到重要作用。直至目前文献 [1~5] 认为,在肾结核影像学检查中,CT检查是十分重要的。

  4 鉴别诊断
    
  肾结核应与多囊肾、肾囊肿相鉴别。多囊肾为先天性,双肾多于一侧肾。CT表现为肾不规则形肿大伴大小不等多囊状低密度区聚集,状如“皂泡”状,肾表面不规则,强化后呈多房分隔排列紊乱,肾盂、肾盏受压变形及拉长,CT容易与肾结核鉴别。肾囊肿是先天或后天性,一侧肾多于双侧肾,可单发或多发的圆形囊性低密度区;强化后境界清楚,无囊壁增强,较大囊肿可压迫肾盂或肾盏变形,CT诊断不难。
     
  参考文献
    
  1 陈燕萍.泌尿系统结核的病理和CT表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14:779.
   
  2 Wang LJ,Wong YC,Chen CJ,et al.CT features of genitourinary tuber-culksis.J Comput Assist Tomogr,1997,21:254.
   
  3 蔡伟忠,陈仕平,郑松,等.典型肾结核31例临床分析.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8,13:391.
   
  4 Lundstedt C,Nyman R,Brismar J,et al.Imaging of tuberculksisⅡAb- domonal manifestationa in112patients.Acta Radiologica,1996,37:489.
   
  5 陈海松,孙修堂,杨东生,等.肾结核的CT诊断-与肾盂造影及病理结果对照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501.
   
  (编辑建 光)

  作者单位:110034辽宁沈阳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沈阳军区总医院

作者: 年春志关长群韩立亭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