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期

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74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论腰椎峡部裂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关键词腰椎峡部裂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腰椎峡部裂易引起椎体滑脱,常以腰腿痛症状就诊,传统检查方法为腰椎正侧位及斜位片,随着CT检查的不断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结合临床回顾性分析74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 结果  双侧峡部裂62例,单侧峡部裂12例,可见椎管冗长、终板双重轮廓征、假性椎间盘膨出、骨赘形成及椎管狭窄。 结论  腰椎峡部裂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腰椎 峡部裂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腰椎峡部裂易引起椎体滑脱,常以腰腿痛症状就诊,传统检查方法为腰椎正侧位及斜位片,随着CT检查的不断普及,能够显示更多的细节 [1] 。现将74例经X线片及CT扫描的腰椎峡部裂进行分析,以探讨其CT表现特征及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4腰椎峡部裂患者例中,男24例,女50例,年龄18~70岁。主诉腰痛41例,腰痛并双下肢痛、麻木37例,腰痛伴单侧下肢痛12例,骶尾部疼痛3例,会阴部放射痛4例;其中有明显外伤史者10例。
   
  1.2 扫描方法 采用PHILIPS60/TX CT机及Prospeed AI螺旋CT机,仰卧位扫描,层厚3~5mm,于椎弓根层面平行椎间隙扫描至下位椎弓根上缘。未发现峡部裂且又高度怀疑峡部裂存在者,采用“反机架扫描”,即朝头端倾斜机架使扫描线平行于椎弓长轴,层厚3mm,扫描3~4层。

  2 结果
    
  2.1 峡部裂X线表现 全部病例均摄有腰椎正侧位、斜位片,显示“狗颈征”54例;可见腰椎滑脱65例,Ⅰ度滑脱48例,Ⅱ度滑脱17例。
   
  2.2 峡部裂CT表现 发生于L 4 15例,L 5 54例,L 4 及L 5 同时发生5例。双侧峡部裂62例,单侧峡部裂12例,表现为双侧或单侧椎弓峡部锯齿样缺损或带状裂隙样低密度影,略近于横行,2~8mm宽窄不一,边缘凹凸不平,有时可与双侧椎小关节同时出现在同一层面,形成“双关节”征,多伴有纤维组织或骨赘增生,向内、向前后生长可引起椎管横径变小,增生严重者可导致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椎管冗长63例表现为骨性椎管的前后径延长。终板双重轮廓征22例,在椎间盘层面可见滑脱椎体的下终板与下位椎体的上终板显示在同一CT层面上,即双椎体后缘。假性椎间盘膨出58例,表现为椎间盘超过滑脱椎体后缘及下位椎体前缘,而两侧面一般无椎间盘组织,此有别于单纯的椎间盘膨隆。

  2.3 合并症 腰椎峡部裂相应间隙椎间盘突出6例,椎间盘变性2例,后纵韧带钙化12例。
   
  3 讨论
    
  椎弓峡部裂多发生在L 4 或L 5 ,也可L 4 和L 5 同时发生,其裂隙宽度不一,CT扫描层厚过厚及角度不佳将直接影响峡部裂的检出,本组Ⅰ度滑脱者裂隙宽度2~4mm,Ⅱ度滑脱者裂隙宽度3~8mm,因而可判定裂隙的宽度与椎体滑脱的程度呈正比,如果扫描层面与裂隙垂直,则更易在断面上显示,故峡部裂不明确或有椎体滑脱而未见峡部裂但高度怀疑为真性滑脱者,应增加反机架扫描,让扫描线与椎弓根长轴一致,增加峡部裂的检出 [2] ,本文12例峡部裂为增加反机架扫描后发现。因反机架扫描时扫描平面与椎弓平行,与峡部裂垂直,不易遗漏,且能轻易的与椎小关节间隙区分开来,峡部裂近于水平方向,而椎小关节间隙更近于前后方向或与纵轴夹角甚小,小关节间隙宽度一般较均匀,可见骨皮质白线。
   
  峡部裂引起的椎体滑脱叫真性滑脱,病因多为外伤、产伤、腰椎肌肉韧带薄弱、关节间软骨先天性形成不全或遗传性缺损、腰椎过度前弯、关节间另有骨化中心等 [3] ,这些原因导致椎弓峡部慢慢分离,而上下关节突及横突仍与椎体相连,下关节突及棘突则与之分离,因关节间缺损故其稳定性不佳,从而引起前后滑动形成脊柱滑脱。真性滑脱症状相对退变性滑脱(假性滑脱)一般症状较重,滑脱程度也较重,因极易合并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且峡部裂多为双侧性,因而腰痛多为双侧性,可引起双侧或单侧下肢疼痛放射痛、会阴部放射痛等,其解剖基础为脊柱不稳及关节位置错乱,突出的椎间盘或增生的骨赘压迫神经根或马尾而引起的相应症状。峡部裂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为女性腰椎肌肉、韧带相对较薄弱,同时又有孕产等因素共同存在而引起。
   
  峡部裂伴腰椎滑脱时根据腰椎平片不难诊断,但斜位片对峡部裂的检出仍有限,本组病例X线斜位片检出54例,滑脱轻、峡部裂不明显者难以发现。而CT扫描不仅能诊断腰椎峡部裂及滑脱,而且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腰椎神经受压现象,可显示骨赘、骨痂形成及纤维组织增生及其引起的椎管横径、侧隐窝、椎间孔狭窄、椎间盘突出等症。CT的后重建功能可以重建椎弓长轴像,直接可见断裂的椎弓峡部,可以很容易地把假性滑脱区分开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廷昱.腰椎滑脱的CT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1997,16(5):312.
    
  2 冯友权,刁志光,唐震,等.腰椎峡部裂的CT诊断、临床意义及其扫描技术的改进.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9):683.
   
  3 李景学,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4.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462300河南省漯河市骨科医院

作者: 左自军 刘秀民 任银祥 于四堂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