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3期

老年人颈动脉硬化的彩色多普勒检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老年人颈部血管疾病的检测。方法应用维曼725型彩色多普勒检测191例老年人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脂质、斑块形成及各项血流参数值。结果脑梗死组软斑、硬斑明显高于动脉硬化组。结论彩色多普勒对老年人早期颈部动脉硬化作出诊断,是一种无创伤、方便、可动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对老年人颈部血管疾病的检测。 方法  应用维曼725型彩色多普勒检测191例老年人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脂质、斑块形成及各项血流参数值。 结果  脑梗死组软斑、硬斑明显高于动脉硬化组。 结论  彩色多普勒对老年人早期颈部动脉硬化作出诊断,是一种无创伤、方便、可动态观察颈动脉及血流动力学的一种检测手段。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彩色多普勒
    
    颈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的血管疾病,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老年颈部血管及脑缺血病变是简便、有效、无痛苦的手段之一,而颅外颈动脉硬化是引起脑缺血病变及脑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我院2001~2003年检测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颈动脉中,共发现191例有颈动脉硬化,其中39例为脑梗死患者。另选60例健康老人作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正常组60例,男51例,女9例,年龄60~72岁,平均63.9岁,均无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及颈椎病史,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均正常。颈动脉硬化组152例,男138例,女14例;年龄60~85岁,平均64.3岁;有高血压者108例(71.05%),高血脂者67例(44.07%),脑动脉硬化者53例(34.86%),冠心病49例(32.23%),糖尿病27例(17.76),无症状者17例(11.18)。脑梗死组39例,均经CT证实,男36例,女3例,年龄60~69岁,平均62.2岁。

    1.2 方法 使用维曼725型彩色多普勒,探头频率7.5MHz,取样容积2.0~5.0mm,采样角度45°~60°。探头置颈部做纵、横扫查,声像图观察管壁内膜是否光滑、有无斑块形成、测量管径大小、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分布、有无充盈缺损区及狭窄处有无异常彩色血流。脉冲多普勒检测血流参数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峰值/次峰值比(PI)、每分血流量(CO)及颈内/颈总动脉峰值比(VICA/VCCA)。

    2 结果

    2.1 颈动脉继辑硬化斑块分型 依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像图表现分为扁平斑、软斑及硬斑。扁平斑为内膜回声不光滑,局部隆起或呈偏心性增厚,厚度<2mm,中等强度回声。软斑为凸起的厚度>2mm,内部回声强弱不等或呈均匀的弱回声。硬斑则伴有声衰减。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 检查1224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颈动脉中,动脉硬化191例,检出率15.6%。单纯扁平斑95例,硬斑43例,软斑12例,扁平斑加软斑3例,扁平斑加硬斑35例,软斑加硬斑加扁平斑3例。扁平斑最多见。正常组与颈动脉硬化组血流参数比较见表1。

    表1 正常组与颈动脉硬化组血流参数比较 (略)由表1可见: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颈动脉内径均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而Vmax、CO及颈动脉PI指数均较正常组低(P<0.01或0.05)。VICA/VCCA与正常组差异无明显性。正常组与CT检查脑梗死组血流参数比较见表2。

    表2 正常组与CT检查脑梗死组血流参数比较 (略)由表2可见,脑梗死组的颈动脉内径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而Vmax、CO及PI均较正常组低(P<0.01),VI-CA/VCCA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脑梗死组的颈内动脉的Vmax较硬化组低(P<0.05)。余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软斑的检出率为17.95%,颈动脉硬化组软斑的检出率为1.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构成越来越趋于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健康日益关注。颅外段颈动脉病变是引起脑缺血性疾病及脑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脑缺血病变是引起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脑动脉硬化则可引起痴呆、失去劳动能力、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等。笔者检查了191例颈动脉硬化患者,发现脑梗死组及颈动脉硬化组的内径明显较正常组增宽,又因患脑血管疾病患者内膜比正常人增厚,符合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这是因血管壁弹性下降致使管径增宽所致。Vmax、CO及PI指数较正常组低,这是由于脑颅内血管阻力增高所致。脑梗死组的VICA/VCCA明显高于正常组,而动脉硬化组的VICA/VCCA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提示脑梗死患者因梗死灶的存在,血管阻塞病变较无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患者为多。提出的是软斑的检出率脑梗死明显高于动脉硬化组,与研究者报道一致 [1,2] 。因此对软斑患者及早治疗,跟踪观察,预防脑缺血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硬化有无创、方便、重复性强等优点,可以动态观察颈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彩色多普勒对软斑更具有诊断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对60岁以上老年人定期行颈部血管的二维彩色多普勒检查,是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硬化,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简便易行的诊断手段。应积极推广,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陆恩祥,任卫东.血管超声诊断图谱.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1,1.

    2 邹艳秋,戈晓华.颈部动脉超声多普勒实用手册.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29.

    (编辑朝 颜)

    作者单位: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功能科  

作者: 陈新丽 马志玲 哈巴西 马春燕 孟宪丽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