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脑出血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脑出血病例227例,分析其CT表现。经过治疗后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着重分析临床预后与CT表现的关系。结果(1)脑干、小脑、脑室内的预后明显差于基底节、脑叶的出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脑出血病例227例,分析其CT表现。经过治疗后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着重分析临床预后与CT表现的关系。 结果  (1)脑干、小脑、脑室内的预后明显差于基底节、脑叶的出血。(2)出血量在5ml以下和5~10ml之间预后无差异;出血量在10ml以上的患者随着出血量的增加预后越差。 结论  CT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临床预后有关。

  关键词  脑出血 计算机断层摄影 临床预后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4] ,占全部脑卒中20%~30%,CT能全面显示脑出血的具体征象,并可据此预测病变的转归,对临床拟订治疗方案采取治疗措施有重要意义。笔者收集2001年9月~2003年10月进行CT检查的脑出血者共227例,着重分析脑出血的CT表现与临床转归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7例,男183例,女44例,年龄35~86岁,平均65.32岁,都有高血压病史。本组病例中基底节出血141例(占62.1%),脑桥出血20例(占8.8%),小脑出血28例(占12.3%),脑叶出血24例(占10.6%),脑室出血14例(占6.2%)。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高峰,可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异,其临床预后也具有不同的特点,CT检查时间为发病当天至2年,基本上都为发病时及治疗后复查。
   
  1.2 CT扫描 使用东软CT-C3000螺旋CT扫描仪,选用OM基线轴位扫描,成像条件120kV、75mA、4s,分析脑出血的CT表现,常规观察血肿的部位、形态、大小、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及占位效应、脑组织移位和梗阻性脑积水等,讨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1.3 治疗后随访 通过治疗后随访,分别记录预后良好与预后不佳的人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出血部位的CT表现 本组227例,CT显示血肿位于基底节区141例,其中壳核出血121例,丘脑出血20例;内囊水肿受压55例,内囊截断损伤86例。血肿位于脑桥20例,脑叶24例,小脑28例,脑室14例。
    
  2.2 出血量改变 出血量<5ml29例,5~10ml51例,10~20ml44例,20~30ml34例,>30ml69例。
   
  2.3 随访结果 预后良好82例,预后不佳145例。
   
  2.4 CT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227例均有完整的治疗后随访结果,随访结果分预后良好与预后不佳。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临床预后的关系,见表1、表2。
    
  表1 脑出血的部位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略)
     
  由表1可见,基底节出血与脑桥、脑叶、小脑、脑室内出血的临床预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叶出血与脑桥、小脑、脑室出血的临床预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5)。脑桥、小脑、脑室出血的临床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2 出血量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略)
   
  由表2可见,出血量<5ml与5~10ml之间的患者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各项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脑卒中最严重类型之一,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豆纹动脉是脑出血最好发部位,CT可以直接显示颅内血肿,并能动态观察其演变过程,比其他检查方法优越。不仅是有效的诊断方法,也是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手段之一。
   
  3.1 脑出血的CT表现 高血压性颅内血肿最常发生于基底节的壳核 [1~3] ,其次为丘脑,桥脑和小脑。基底节出血常侵入内囊、丘脑,并可破入侧脑室,血肿引起周围脑水肿,具有占位效应,使脑组织受压、推移、软化及坏死。颅内血肿与周围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因时期不同而异。颅内血肿的CT表现主要为血肿本身影像,周围脑质变化和占位表现。新鲜血肿表现为脑内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区,CT值约60~80HU。高密度血肿周围由低密度水肿带围绕,还可见血肿与脑水肿引起的脑室、脑池、脑沟受压和中线结构移位等占位表现。颅内血肿不同时期的CT表现与血肿形成、吸收与囊变的病理过程一致。
   
  3.2 脑出血的CT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与出血量、部位、病因和全身情况有关。
   
  3.2.1 脑出血部位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脑出血以基底节血肿多发,约70%,其中以壳核出血为多,约占全部的60%,丘脑出血约占全部的10%;脑干、脑叶、小脑各占约10%,脑室出血约3%~5% [4] 。本组资料显示出血部位基本与其相符。基底节出血分壳核外侧型出血、视丘内侧型血肿、混合型血肿。基底节血肿最易累及内囊,内囊受累分内囊水肿受压与内囊截断损伤两类。内囊水肿和受压,患者预后较好,若内囊破坏和截断,患者预后常不佳 [2] 。本组病例中,基底节血肿141例中,预后良好病例55例,预后不佳86例,预后良好的病例内囊水肿受压,预后不佳的病例内囊截断破坏。基底节混合型血肿常使内囊截断,预后不佳。脑干、丘脑和脑室内大量出血预后较差 [4] 。脑桥大量出血(血肿>5ml)多在48h内死亡,小量出血可无意识障碍 [4] 。本组资料显示脑干、脑室内出血的临床预后差。脑桥、小脑、脑室内的出血临床预后无明显差异。基底节、脑叶血肿的临床预后好于脑干、小脑、脑室内出血。脑叶出血的预后好于基底节出血。小脑出血的临床预后差,其预后情况与出血时间、CT检查时间、临床治疗、枕骨大孔疝形成有关。
   
  3.2.2 出血量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本组资料显示出血量<5ml与5~10ml之间的临床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血量在10~20ml、20~30ml、30ml以上的临床预后差异有显著性。出血量小,占位效应不明显,脑疝不形成或病情轻,临床预后较好;出血量大,占位效应明显,脑疝形成,伴或不伴血肿破入脑室,预后不佳。脑疝是各类出血最常见的直接致死原因 [4] 。本组资料显示出血量<10ml的病例临床预后较好;出血量>10ml,随着出血量的增加预后则越差。
   
  脑出血是常见病,病死率仍较高,通过CT检查,及时对脑出血做出准确的评价,为临床医师拟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以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张云亭,白人驹.头部CT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1.
   
  2 李果珍,戴建平,王仪生.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5.
   
  3 沈天真,陈星荣.中枢神经系统计算机体层摄影和磁共振成像.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141.
   
  4 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8.

  (编辑江 枫)

  作者单位:226100江苏省海门市中医院

作者: 殷海燕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