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介入性超声对肾囊肿15例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随着介入性超声工作的广泛开展,为肾囊肿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直观的形态学依据,并避免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我院于2003年~2004年12月共收治肾囊肿患者15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20~50岁,肾囊肿上极囊肿8例,中部囊肿4例,下极囊肿3例,最大12cm×10cm×11cm,最小4。2治疗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介入性超声工作的广泛开展,为肾囊肿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直观的形态学依据,并避免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我院于2003年~2004年12月共收治肾囊肿患者15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20~50岁,肾囊肿上极囊肿8例,中部囊肿4例,下极囊肿3例,最大12cm×10cm×11cm,最小4.8cm×4.9cm×4.6cm,临床有血尿3例,腰痛10例,无明显症状2例,患者取俯卧位常规观察肾脏的大小、内部回声、肾盂有无扩张及肾周围的毗邻关系。
   
  1.2 治疗方法 穿刺步骤:根据患者囊肿的不同,采用不同体位,一般采用俯卧位、侧卧位等,垫高腰部,皮肤消毒铺巾,用灭菌的生理盐水或浸泡穿刺探头用的1∶1000新洁尔灭溶液做耦合剂,超声显示囊肿,掌握好进针的角度和部位,要求针路避开肺、肝、脾、肠等脏器,但必须时允许穿过肾实质和肾盏、肾盂,以防硬化剂漏入集合系统。在局麻下进针,穿刺角度以0°~5°为宜,深度以针尖到达囊肿后方1/3处可顺利地抽吸囊液为宜,囊腔逐渐缩小至消失。对非肾盂旁囊肿者,抽尽囊液后,向囊内注入无水乙醇量为抽出液的1/5~1/3,一次注入无水乙醇量最多40ml。注入无水乙醇后观察5~7min抽尽,再注入同等量的无水乙醇观察5~7min,如此反复2~3次。最后,根据抽出囊液的多少,决定无水乙醇的保留量,一般为10%~20%。而对肾盂旁囊肿者,注入无水乙醇的方法与单纯肾囊肿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治疗结束后囊腔内不保留无水乙醇,以免无水乙醇沿针流进入肾盂输尿管内,导致不必要的损伤。
   
  1.3 声像图表现 (1)单纯性肾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囊壁回声菲薄、内收,有时有侧壁声影,囊肿常向肾表面突出。(2)出血性肾囊肿:囊肿内出血有陈旧和新鲜之分,新鲜的出血常因近期外伤所致;陈旧性出血较多见,出血量多者有凝固,有纤维素析出和机化物形成。(3)感染性肾囊肿:囊肿内部回声不均匀,有液性区,也有强声区。

  2 结果
    
  15例肾囊肿1次穿刺成功治疗者8例,2次穿刺成功治疗者3例,3次穿刺治疗成功者4例。病程最长25天,最短8天,囊肿治疗效果明显消失11例,基本消失3例,治愈率93%。随访6个月后,证实治愈率为93%。
    
  3 讨论
    
  目前超声显像可清晰地显示囊肿的大小、形态、数目及有无合并症等,为临床提供了直观的图像资料,为肾囊肿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传统的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较大的囊肿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或血尿者进行手术治疗,由于创伤大及合并症多不易被患者接受。但近几年来,介入性超声治疗逐渐代替了传统术式 [1] 。本组治疗表明,肾囊肿在超声的引导下穿刺成功率很高(93%),超声显像提供了最佳的穿刺径路和穿刺时机,从而使穿刺治疗过程直观化,并大大减少了并发症。
   
  超声检查肾囊肿简单方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强,还可在超声引导下抽吸囊液,并可定期向腔内注入硬化剂或其他药物。在最小损伤的情况下,取得了与手术治疗相同的效果,尤其适用于老年危重患者,具有独特的价值。随着B超的广泛普及,此方法更适用于不具备手术条件的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 刘伟.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肾囊肿748例疗效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1):45-47.
    
  (编辑唐 城)

  作者单位:271221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协庄医院特检科

作者: 刘静颖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