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7期

四种影像学方法诊断肝包虫病的对比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包虫病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非常广泛的寄生虫病之一,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近几年来,由于诊断方法不断改进,诊断符合率逐年提高。本文报告我院1994~2004年10年间下乡到牧区巡回医疗筛选的通过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0例肝包虫患者,通过超声、CT、放射性核素肝扫描、腹部X线四种检查方法的对比分析,探讨超声诊断......

点击显示 收起

    包虫病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非常广泛的寄生虫病之一,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近几年来,由于诊断方法不断改进,诊断符合率逐年提高。本文报告我院1994~2004年10年间下乡到牧区巡回医疗筛选的通过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0例肝包虫患者,通过超声、CT、放射性核素肝扫描、腹部X线四种检查方法的对比分析,探讨超声诊断肝包虫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我院及总院手术确诊肝包虫患者110例,男75例,女35例,年龄5~48岁,平均32.4岁,患者大部分与犬、羊有密切接触史,其中农牧民71例,城市居民22例,流动人员17例。

  1.2  方法  超声仪器为日本产ALOKA-1100,挪威产威曼725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美国产VOLUSON-73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均为3.5MHz。患者空腹,按腹部常规扫查准备,多切面扫查肝内包块的轮廓形态、位置、数目、包膜、内部回声,测量包块大小、囊壁的厚度,选择性打印报告。部分患者做CT肝断层扫描,放射性核素肝扫描及拍摄腹部X线平片。

  2  结果

  超声诊断110例,手术符合104例,占94.5%,假阳性6例,占5.5%。CT诊断53例,符合51例,占96.2%,假阳性2例,占3.7%。肝核素扫描35例,均提示为占位性病变。腹部X线平片73例,仅6例诊断为肝包虫钙化,27例提示膈肌抬高或膈肌呈波浪状等影像。

  3  讨论

  超声能明确诊断肝包虫病[1],图像直观清晰,不仅能准确定位,观察数目、形态、大小,还可根据囊壁及囊内结构特点,准确地进行分型,可以将包虫细分为单纯型、内囊分离型、多子囊型及实变钙化型,同时还可观察因包虫压迫所致肝内胆管扩张及周围脏器受压情况[2]。本文诊断110例,经手术证实104例,诊断符合率达94.5%。

  CT诊断肝包虫,图像清晰,不受含气脏器及骨骼的影响,可明确诊断,准确地进行分型[3],本文诊断53例,符合51例,符合率96.2%,但由于CT 检查费用昂贵,发生本病的多为牧民,患者不易接受,普及较困难。

  肝扫描诊断肝包虫,由于核素扫描只能对占位性病变提示“冷性”、“凉性”或“混合性”,不能够明确诊断。

  腹部X线平片检查,仅6例在肝区显示环形钙化影而诊断包虫钙化,27例为膈肌呈驼峰或波浪状向胸腔内膨出,其余均未见异常,而膈肌上移等为肝包虫压迫膈肌的间接征象,不能明确诊断。

  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相比较,CT及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可明确诊断。而超声检查简便、经济、安全无创,可反复多次观察,图像具有一定特征,诊断符合率高,应作为肝包虫检查的首选方法。特别在大西北新疆地区,本病为多发病、常见病、人畜共患病,具有牧民多发的特点,超声诊断仪可随医疗巡回队下乡进行普查、筛选,对防治肝包虫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包虫病防治研究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医学杂志,1986,66(4):196.

  2  苏占福.肝包虫的灰阶实时超声显像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86,2(4):212.

  3  张拓塞,赵振国.肝包虫的CT诊断与分型.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1,2(1):26.

  作者单位:1 834000 新疆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功能科

       2 新疆克拉玛依,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

  (编辑:建  伟)

作者: 张梅玉姜静马春艳郭玉琳邓梅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