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特殊CT征象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作用和价值。方法用西门子Balance螺旋CT机对75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进行扫描,分析HIE的CT表现。结果75例中CT表现正常7例,HIE68例。结论螺旋CT是诊断HIE的有效方法,其优势在于检查快速、诊断准确和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用西门子Balance螺旋CT机对75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进行扫描,分析HIE的CT表现。结果  75例中CT表现正常7例,HIE 68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 45 例,重度25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结论  螺旋CT是诊断HIE的有效方法,其优势在于检查快速、诊断准确和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少。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征象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lopcethy,HIE)是指在围产期窒息缺氧缺血导致的缺血缺氧性损害,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病情重,死亡率高,严重者可产生多种后遗症。CT的出现为诊断HIE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将我院1995~2004年开展该项检查的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5例中男44例,女31例,胎龄28~40周,平均38周,均有典型的缺血缺氧临床病史,CT检查时间为出生后1h内至20天,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同程度的紫绀、反应迟钝、嗜睡、惊厥抽搐、肌张力减低、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及颅内高压等症状。

  1.2  方法  扫描采用西门子Balance螺旋CT机,扫描参数:60~100kV,50~70mAs,层厚、层距均为5~8mm,窗宽76HU,窗位30HU,以OM线为基准线,按新生儿头颅大小及观察病灶的需要,向颅顶连续扫描。2  CT表现75例中CT表现正常7例,HIE 68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 45 例,重度25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

  2.1  直接和间接征象[1]  主要表现为脑水肿及颅内出血。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也可出现脑实质出血。脑水肿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散在分布局灶性低密度影。根据低密度分布范围分为轻中重度[2]。轻度:脑实质低密度区分布1~2个脑叶,少数病例合并少量颅内出血(多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度:低密度区超过2个脑叶,灰白质界限模糊,部分脑沟消失,约3/5病例合并颅内出血;重度:脑实质呈弥漫性低密度改变,灰白质界限消失。此时基底节、背侧丘脑密度正常,因而形成“双圈征”,即外圈(脑叶)呈低密度,内圈(基度节、背侧丘脑)为等密度。

  2.2  特殊征象

  2.2.1  矢状窦旁征(△征)  血液积聚于矢状窦旁呈高密度影,静脉窦内流动的血液呈相对低密度,故而形成“△”形征象(图1(略) )。本组32 例可见此征象。其中24例内出血偏一侧,为并“△”征。

  2.2.2  天幕缘征(Y征)  血液积聚于小脑天幕缘上下沿天幕缘而形成“Y”或“V”样高密度影(图2、图3(略))。本组45例,其中12例偏一侧。

  2.2.3  边缘模糊征  血液积聚于纵裂池内,因可深入至大脑半球内侧面脑沟内,纵裂池内的出血条呈索状高密度影,边界不清(图4)。本组可见48例。

  2.3  CT值变化  正常新生儿脑白质CT值为18~28HU之间,脑灰质为27~40HU之间。HIE患者脑白质CT值约在20HU以下,脑灰质在25HU以下。病变越重,CT值愈低。当脑组织发生坏死、液化时,CT值可降低至12HU以下。因此,评估HIE轻中重度不仅要根据低密度影分布范围,还须结合病变的CT值高低变化。

  3  讨论

  3.1  三种征象出现的比率  本文中矢状窦旁(△征)可见32例,出现率为43%;天幕缘征(Y征)可见45例,出现率为60%;边缘模糊征可见48例,出现率为64%;3种征象出现的频率均较高。天幕缘征(Y征)出现率在3种征象中相对为低,是与部分病例的出血分布局限、出血量较少有关。

  3.2  三种征象形成的条件及表现  HIE的病因中以窒息、产伤最为重要而常见。缺氧窒息可导致早产儿室管膜下残留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内毛细血管破裂而产生继发HIE。也可导致足月儿软脑膜血管破裂或致脉络丛出血而产生原发或继发性HIE。产伤和异常分娩有关。常致小天幕和大脑镰撕裂,血管破裂或软脑膜血管破裂等而致原发性HIE。此为新生儿HIE产生的原因,也是3种征象形成的重要条件。天幕缘征与矢状窦旁征形成的条件、机制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天幕下出血有时易与小脑出血相混淆,前者边缘不清,可合并有矢状窦旁征、纵裂池边缘模糊的条索状高密度影等其他的HIE征象。小脑出血边界较清楚,有占位效应、第四脑室缩小移位等可资鉴别。纵裂池边缘模糊征是指血液积聚于纵裂池内,CT显示纵裂池内条索状高密度影,边缘不清,静脉窦充血可形成实心的“△”形征象,而不是像HIE的矢状窦旁征是高密度出血影为三角形的空心“△”征。

  螺旋CT是诊断HIE的有效方法,其优势在于检查快速、诊断准确和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少。

  【参考文献】

  1  Dolinskas CA, Zimmerman RA, Bilaniuk LT.A sign of subarachnoid bleeding on cranial computed tomograms of pediatric head trauma patients. Radiology,1987,126:409-411.

  2  李澄,吴克强.新生儿颅内出血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CT诊断研究.江苏医药,1994,11:596-598.

  作者单位: 152300 黑龙江海伦,海伦市人民医院CT室

   (编辑:夏  琳)

作者: 于清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