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9期

急性颅脑损伤985例的CT诊断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CT诊断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985例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CT表现典型者诊断不难,表现不典型者应注意鉴别。结论急性颅脑损伤的CT诊断应结合临床,熟知CT解剖,减少不必要的误诊。...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CT诊断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985例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CT表现典型者诊断不难,表现不典型者应注意鉴别。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的CT诊断应结合临床,熟知CT解剖,减少不必要的误诊。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
   
  急性颅脑损伤最常见由交通、工矿等事故,自然灾害,爆炸、火器伤、坠落、跌倒以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造成损伤。本文回顾分析9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CT表现,旨在探讨急性颅脑损伤CT诊断的规律,以助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进一步认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1996年9月~2005年5月我市辖区数家医院急诊科、外科来我科做CT检查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经筛选的阳性病例 985例,男744例,女241例,年龄1~72岁,其中18~25岁382例(38.8%)。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例576(58.5%),坠落伤201例(20.4%),打击伤99例(10.1%),跌倒伤51例(5.2%),其他58例(5.9%)。

  1.2  临床主要表现  头痛681例(69.1%),恶心、呕吐188例(19.1%),头昏356例(36.1%),意识障碍212例(21.5%),其他还有一侧或双侧肢体活动受限、失语、抽搐、大小便失禁、脑积液鼻耳漏等。头面部有严重或明显挫裂伤711例(72.8%),颅骨开放性骨折11例(1.1%),合并其他部位(如胸部、四肢、腰椎等)损伤145例(14.7%),有休克史经抢救成功后来检查者65例(6.6%)。首次CT检查时间:有691例(70.2%)在受伤后1h内进行了首次CT检查,最长44天;486例进行了1~3次CT复查,最多1例复查过9次;有3例进行增强扫描。

  1.3  CT扫描方法  采用PICKER-IQ xtra型全身CT扫描机。扫描条件:管电压125kV,管电流125mA,时间2~3s,矩阵512×512,窗宽85~100HU,窗位30~55,常规轴位扫描,以OM线为基线,层厚10mm,层距10mm,重点部位进行薄层扫描,层厚5mm,层距5mm。根据临床需要部分病例进行了颅底、面部、颈部的CT扫描。

  2  CT表现

  2.1  头皮损伤  856例(86.9%),主要有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和头皮撕脱伤,CT表现为头皮局限性、丘状密度增高影;帽状腱膜下血肿多见(201例),CT表现为头皮新月形弥漫性密度增高影,跨越骨缝;骨膜下血肿少见(8例),CT表现为头皮新月形较局限性密度增高影,不跨越骨缝;皮下积气55例,CT表现为点状、片状密度极低影;皮下异物32例,CT表现为多发点状密度极高影,手术证实有铁屑、沙子、碎玻璃等。

  2.2  颅骨骨折  354例(35.9%),都是因受暴力使颅骨结构改变。其中开放性骨折11例,凹陷性骨折27例,CT表现为颅盖骨局限性向颅内凹陷、碎裂,有15例骨片内陷超过1cm,最深1例达3cm;粉碎性骨折22例,CT可见颅骨多发骨折并有骨碎片游离;线样骨折(包括颅缝分离)251例,CT表现为颅骨骨皮质线样中断或颅缝明显增宽,且双侧明显不对称,相差均在1.5mm以上。颅骨骨折间接征象气窦积血、颅内积气53例,CT表现为窦腔内有高密度特质影充填并可见气液平面;颅内积气29例,CT表现为颅内多发点状、小片状密度极低影。

  2.3  脑外血肿、积液和积气(脑膜损伤)  273例,占27.7%,主要是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室内出血等。其中硬膜外血肿109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双凸透镜状、梭状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内缘弧度与脑表现弧度相反,不跨越颅缝,占位效应较轻;急性硬膜下血肿77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带状或“3”字型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内缘弧度与脑表面弧度一致,大部分跨越颅缝,本组70.1%(54/77),占位效应相对较明显;亚急性硬膜下血肿6例,CT表现:贴脑表面的上半部低密度下半部高密度弧形影;慢性硬膜下血肿3例,均为60岁以上老人,为迟发性病变,最长病史44天,平扫硬膜下积液1例,等密度硬膜下血肿2例,均为增强后确诊。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89例,CT表现为相应脑池/裂、沟内线状或窄带状高密度影。

  2.4  脑损伤  269例(27.3%),以原发为主多见。其中脑挫裂伤191例,CT表现为脑内片状、斑片状高低混杂密度区,边界模糊,有一定的占位效应,血肿的直径<1cm;脑内血肿97例,CT表现为脑内类圆形、不规则形高密度影,边界较清,直径在2cm以上,周围有环行低密度影围绕,有一定占位效应,并且12例血肿破入脑室系统,CT表现为脑室内高密度影,有5例呈铸型改变;外伤性脑梗死、脑萎缩共1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7例,CT表现为大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胼胝体、脑干、内囊区或第三脑室周围脑内单个和(或)多个点状、小片状密度减低影,边界模糊或CT表现为正常而临床症状都很重。

  2.5  其他  颅脑损伤中有318例合并其他面部位损伤,主要有:眼眶骨折、眼球损伤、副鼻窦骨折、颧骨骨折等。还有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46例:肋骨骨折、双肺挫裂伤、双侧胸腔积血、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骨盆骨折、肝脾肾损伤、腹腔积血等。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已成为急诊CT检查主要病种,据笔者本次调阅资料时的粗略统计占50%以上,由于急性颅脑损伤是急上加急的急诊,CT诊断需要迅速、准确、客观,而CT诊断往往都是低年资的医生或技术员在短时间内来完成,这时的工作最可能造成不能使临床满意、与病人家属产生纠纷、司法、交通部门不信任,甚至惹上医疗官司,因此复习、总结急性颅脑损的CT诊断规律是很有必要的。

  大量资料表明颅脑损伤占多发性创伤的2/3或3/4[1],分类、分级方法较多[1~4],CT诊断的标准[1~4]基本一致 。本文985例仅限于急性颅脑损伤,根据部位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内损伤等[1~3]。

  头皮损伤,主要有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和头皮撕脱伤[2,3],还有头皮裂伤、皮下积气、皮下异物等。本文表明,头皮损伤发生率很高(86.9%),且以帽状腱膜下血肿(201例,占头皮损伤的23.5%)为主,约48.5%头皮损伤者合并有颅骨和(或)颅内损伤。颅骨损伤包括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1,2]。直接征象有骨折线与骨缝分离;间接征象有气窦积液与颅内积气。本组病例骨折的发生率为35.9%,以线状骨折为主,颅底骨折常合并有气窦积液与颅内积气。颅内损伤,包括脑膜损伤与脑损伤[2]。脑膜损伤以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脑损伤主要包括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脑室积血、外伤性脑梗死、弥漫性轴索损伤、迟发性脑损伤等。本文脑损伤的发生率为27.3%,以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为主。

  急性颅脑损伤,CT表现典型者诊断不难,表现不典型者应注意鉴别。(1)对于颅骨骨折特别是对不典型线样骨折、颅缝分离和颅底骨折的诊断一定要十分慎重,要认真阅片,结合平片、结合临床,必要时复查。(2)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鉴别:硬膜外血肿一般范围小,不跨越颅缝,边缘光滑,呈梭形、双凸形,内缘弧度与脑表面弧度相反,多合并骨折,一般不合并挫裂伤,占位效应较轻,多位于外力作用点的同侧;硬膜下血肿一般范围大,常跨越颅缝,边缘波浪状、呈新月带状,内缘弧度与脑表面一致,多合并脑挫裂伤,一般不合并骨折,占位效应较明显,位于外力作用点同侧或对侧。(3)脑内血肿与颅骨内板相贴时应与凸度较大的硬膜外血肿鉴别:前者边缘不甚规整,周边常有水肿,与颅骨内板相交成锐角,并且与颅骨紧张贴段的长度小于血肿最宽径;后者边缘光滑锐利,周边常无水肿带,与颅骨内板相交成钝角,且以最宽径与颅骨相贴。应与高血压脑出血鉴别,根据病史、外伤史、体征、症状应不难鉴别。这二者一定不能混淆,否则将会带来治疗方向上的错误,甚至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4)脑挫裂伤与出血性脑梗死:二者CT影像表现相似,但注意结合临床,也易鉴别。脑挫裂伤者多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多立即发生,出血点多且分散,常在外力作用点的附近或对冲部位;出血性脑梗死多无外伤史或外伤后数日出现,按一定的血液供应分布,出血点多在梗死区边缘分布[2,3]。(5)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应根据临床、CT表现做出慎重的诊断。(6)对外伤性脑梗死、外伤性脑萎缩的诊断应在复查时在做出。本组病例中有16例,均是在24~48h后复查时诊断的。

  总之,急性颅脑损伤的CT诊断一般都不难,但对初学者来说,要十分谨慎,要认真不断总结阅片经验,熟知临床知识,反复与临床交换意见,不断提高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认识,使CT诊断更加符合事实。

  【参考文献

  1  乔义超.急诊医学.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99-103.

  2  曹丹庆,蔡祖龙.全身CT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38-152.

  3  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7-295.

  4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3-80.

  (编辑:宋  清)

  作者单位: 833000 新疆乌苏,乌苏市人民医院CT室

 

作者: 于志宏 2005-1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