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0期

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技术因素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技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资料,探讨操作中的技术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结论CT导向下介入诊断技术有效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严格掌握其方法、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有利于发挥其安全、高效、微创的特点。活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技术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资料,探讨操作中的技术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  本组资料操作成功率为91.2%,未出现严重的操作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介入诊断技术有效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严格掌握其方法、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有利于发挥其安全、高效、微创的特点。

  【关键词】  肺;活检;CT导向;肿瘤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肺部非血管性介入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广泛用于临床非典型病变的诊断。我们总结了2002年4月~2004年4月资料完整的62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旨在分析穿刺术中的技术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18~86岁(平均49岁)。肺部病灶共68个,其中肿块61个,肺实变5个,空洞2个。右上肺病灶7个,右中肺8个,右下肺21个,左上肺14个,左下肺18个。病灶直径1.5~8cm,平均4.4cm。均为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难以确诊的肺内病变行诊断目的穿刺活检。穿刺针选用20G chiba针和BIP复用式活检枪及配套用18G切割穿刺针,其中细针抽吸活检21例,27个病灶,活检枪切割活检41例,41个病灶。CT机为GE 9800Q型和GE Sytec 300型。

  1.2  操作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训练病人配合呼吸。先用自制导管栅条定位尺贴于拟穿刺部位行CT扫描,确定最佳穿刺点,进针角度及达到靶点的深度,在CT光标指示下,以龙胆紫标记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顺穿刺方向用2%普鲁卡因行穿刺点、局部皮下及穿刺道胸壁麻醉,皮下保留麻醉用注射器针头行CT扫描,直观地确定进针角度及呼吸对穿刺的影响,顺针头方向,在病人平静呼吸下进行穿刺,当穿刺接近胸膜时,嘱病人平静呼吸后屏气进针穿破胸膜,按预定的进针角度和深度穿刺进针至靶点,行靶层面CT扫描,证实针尖位于病灶内或病灶边缘后,即可行扇形抽吸活检或自动活检枪击发取材。抽吸活检时抽吸针保持负压拨出,将内容物推到玻片上;组织针取出有形组织条送入10%福尔马林液内固定。病人术后留观2~4h,常规胸部CT扫描,观察有无气胸等并发症发生。

  2  结果

  本组穿刺成功率100%,肺部病灶68个,取材成功62个,取材成功率91.2%(62/68)。62例中经手术病理证39例,临床随诊及CT证实18例,组织诊断正确率为91.9%(57/62)。术后并发症有:气胸8例(12.9%),其中1例气胸量为30%,经外鞘管抽气后好转,其余均为少量气胸,自行吸收。肺内出血4例(6.5%),表现为沿穿刺道条片状实变影,均自行吸收。咯血3例(4.8%),均为痰中带血,未做特殊处理。

  3  讨论

  3.1  CT定位与穿刺途径的选择 

  CT定位与穿刺途径的选择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技术。对肺内病变的CT导向穿刺,笔者的经验是要刺入病灶,其关键在于定位扫描时病灶与体表相对应位置和实施穿刺时病灶与体表相对应位置一致,即穿刺途径一致性原理[1]。术前采用自制导管栅条定位尺,在CT图像上确定穿刺角度、深度、进针点。术中采取保留麻醉用注射器针头行CT扫描,直观显示出进针角度及呼吸对穿刺的影响,确保进针途径一致性,而后在平静呼吸屏气状态下穿刺针沿麻醉注射器针头方向刺入靶点,到位后行靶层面CT扫描,证实针尖位于病灶内或病灶边缘后,即可抽吸活检或切割取材。本组病例取材成功率91.2%,组织诊断正确率91.9%,气胸发生率12.9%,肺内出血6.5%,咯血4.8%,均在文献报道范围内[2,3]。

  3.2  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1)首先要确定好穿刺层面和进针点,以及进针深度、角度和呼吸对穿刺的影响。最佳穿刺入路为:①穿刺点到病变距离最短,以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为佳。②组织损伤轻。尽量避开叶间胸膜、肋间神经、肺大疱及CT下能显示的粗大血管影或肺纹理等,有胸膜粘连时,选择有粘连处进针,减少气胸发生。③深度达到病变实质区,避开坏死区。(2)麻醉时不宜穿刺太深,若刺破胸膜,有发生气胸之可能。(3)在定点定层面和穿刺时,令病人保持相同的呼吸状态,一般以平静呼吸后屏气即可。穿刺前需训练病人,以求良好配合。保留麻醉针头CT扫描,是观察呼吸对穿刺影响最直观方法。(4)穿刺胸膜时,病人应在平静呼吸后屏气状态下进行,动作迅速地刺入靶点,尽量缩短穿刺时间。应避免多次穿破胸膜,如一次未刺中靶目标,穿刺针只应退至胸膜下,调整方向后再穿刺,不可完全拔出后多次穿刺。(5)正确选择取材部位。较大肿瘤活检,应从肿瘤边缘有强化部位取材,若从肿瘤中心取材,常为坏死区。空洞病变应在内、外边缘活检。炎性病变应从病变内部有强化部位取材并做细菌学检查。胸腔积液、胸膜肥厚伴肺内实变时,选择软组织密度区穿刺。肺癌合并肺不张时,穿刺中心须在肿块区,即强化区。(6)根据活检的部位、肿块邻近组织结构和病变的特性,正确选择穿刺针的型号。粗口径针和切割针不宜用于多血管病变或可疑血管病变。抽吸针不宜用于硬癌或组织结构致密的病变。(7)穿刺针进入病变,一般应控制在3~4次内。粗于20G的针,穿刺次数宜少,细于20G的针,则较安全。

  总之,CT导向下经皮肺活检穿刺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只要掌握好正确的穿刺方法、穿刺要点和注意事项,并发症很少发生而且轻微,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诊断技术。

  【参考文献】

  1  周漫元,吴坚.肺内孤立性结节CT导向经皮肺穿刺活检41例报告.中国医师杂志,2004,4(6):543.

  2  肖湘生,李成洲,刘士远,等.CT导引经皮肺穿刺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附128例报告).奈科明影像,1996,2:8-9.

  3  李安敏,杨西富,李晓文,等.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应用(附58例报告).放射学实践,2002,17(1):77.

  作者单位: 1 412000 湖南株洲,株洲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2 湖南株洲,株洲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朱兆耘)

作者: 周漫天,吴坚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