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0期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彩超诊断与手术对比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对其分型方法很多,主要以缺损上缘所在位置为依据。从心脏外科角度看,VSD分型应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选择。多数学者将VSD分为膜周部、漏斗部、肌部缺损,其中以膜周部最为多见,该型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我院2002年5月~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VSD56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对其分型方法很多,主要以缺损上缘所在位置为依据。从心脏外科角度看,VSD分型应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选择。多数学者将VSD分为膜周部、漏斗部、肌部缺损,其中以膜周部最为多见,该型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我院2002年5月~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VSD 56 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男29例,女27例,年龄4~28岁,平均12岁。自幼易患上呼吸道感染47例,活动后心慌气短8例,活动后轻度发绀1例。

  1.2  方法 

  使用ATL APOGEE 800PLUS彩超仪,探头频率2.0~4.0MHz。患者平卧或侧卧,采用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推荐的标准系列切面观察测量,适当调节图像的灰度和增益以清晰显示心脏的各部结构,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多普勒技术进行测量,并将采集的图像存入工作站。

  2  结果

  56例患者中,膜周部缺损52例,膜周部缺损合并肌部缺损1例(肌部缺损超声漏诊),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治疗后随访,治愈55例,死亡1例。

  3  讨论

  在VSD三种类型中,以膜周部最为常见,约占75%[1]。膜部室间隔的解剖位置:(1)主动脉后无瓣下;(2)三尖瓣隔瓣旁;(3)与右心房重叠。在膜周部缺损中,根据其位置又可将膜周部室缺分为:(1)室上嵴下型:缺损上缘紧邻主动脉瓣,常伴有主动脉瓣脱垂或关闭不全,也可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2)单纯膜部型:仅限于室间隔的小缺损,其周围可见纤维组织;(3)隔瓣下型:三尖瓣隔叶附着缘构成缺损的上缘,累及膜部或一部分窦部。常与三尖瓣隔叶粘连形成袋状瘤,其缺损口较大,但分流口较小,血流速度快。本组21例其分流速度均>4.0m/s。因手术时要剪去周围的纤维组织,所以,超声应分别测量缺损口及分流口的大小,以免因与手术修补时相差甚远而影响超声的可信度。

  因膜周部缺损的上缘总是主动脉与中心纤维体的交界部[2],这是超声诊断膜周部室缺的解剖学依据。尽管中心纤维体在超声检查中不易显示,但可依据主动脉瓣的超声解剖学标记来明确其位置。通常膜周部缺损在胸骨旁大血管短轴10~11点处。分型不同其探查切面略有差异。其中,嵴下型以胸骨旁五腔及左室长轴将探头略向患者右足方向倾斜显示较为确切,缺损上缘即为主动脉瓣下;隔瓣后型以胸骨旁四腔切面显示最佳,此切面三尖瓣隔叶显示最清晰,缺损上缘即三尖瓣隔叶根部,隔叶开放可将缺损掩盖其下;单纯膜部型,显示切面主要是心尖及胸骨旁四腔切面,缺损周围有较多纤维组织。

  彩超不仅能够确定室缺部位,可结合Doppler进一步估计肺动脉收缩压,从而指导临床术前确定治疗方案。

  本组漏诊1例肌部室缺,究其原因:发现膜部缺损而忽略其并发症的可能。VSD虽在先心病中多见,但要准确定位并非易事。因此,作为一名超声工作者,不但要有扎实的解剖学基础,同时在检查中要认真、仔细、全面,从而更好地满足临床需要,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阎鹏.小儿超声心动图学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9.

  2  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4.

  作者单位: 043200 山西稷山,稷山县人民医院彩超室

  (编辑:朱兆耘)

 

作者: 王志敏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