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1期

超声诊断家族性隐睾症2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笔者2003~2005年B超追踪观察一对表兄弟隐睾患儿2例(3侧),采用西门子公司亚当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7MHz。超声检查显示右侧阴囊内可见睾丸大小正常,左侧阴囊未见睾丸实质回声,于左侧腹股沟内环下方探测到呈椭圆形,边界清晰、整齐,内部为中等回声,分布均匀的睾丸图像,大小1。手术证实为发育偏小的隐睾。例......

点击显示 收起

  笔者2003~2005年B超追踪观察一对表兄弟隐睾患儿2例(3侧),采用西门子公司亚当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7MHz。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例1,患儿就诊年龄3岁,因出生后左侧阴囊未扪及睾丸就诊。超声检查显示右侧阴囊内可见睾丸大小正常,左侧阴囊未见睾丸实质回声,于左侧腹股沟内环下方探测到呈椭圆形,边界清晰、整齐,内部为中等回声,分布均匀的睾丸图像,大小1.8cm×0.8cm,比正常下降侧睾丸略小,用手推挤可见睾丸在腹股沟管内上下滑动。提示:左侧睾丸下降不全(图1)。手术证实为发育偏小的隐睾。

  例2,患儿为例1的表兄,就诊年龄4岁,因出生后双侧阴囊内均未触及睾丸就诊,超声检查显示阴囊位置未见睾丸实质回声,于右腹股沟外环附近探测到呈扁圆形、内部回声甚低的光团,大小1.3cm×0.8cm,提示:右侧睾丸下降不全,考虑为发育较差的隐睾(图2)。于2003年11月行右侧睾丸固定术证实为小睾丸;左侧腹股沟及盆腔内未找到左侧睾丸。经CT、MRI检查亦未发现睾丸。临床用HCG治疗1个疗程,HCG总量10000u,用法:1000u肌注,2次/周,共10次。1年后复查,于腹中线上膀胱前壁有内凹改变,此处膀胱前壁与腹膜之间见一低回声光团,大小1.0cm×0.5cm,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呈均质低回声,此光团与膀胱无关,膀胱充盈良好时位于膀胱顶部,膀胱中等程度充盈时位于脐耻之间1/2水平,尿排空后位于耻骨水平。提示:左侧隐睾(图3),目前临床仍在继续治疗中。

  2  讨论

  未降入阴囊内的睾丸,包括下降不全和异位的睾丸,统称为隐睾。由于胚胎期睾丸迁移过程障碍,睾丸可终止于从肾下极到腹股沟管的任何位置,约70%位于腹股沟部,25%位于腹膜后,5%位于阴囊上部或其他部位。隐睾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一种常见疾病,但家族性者少见,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本组资料推测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所以发现隐睾患儿应询问家族史。隐睾超声检查简单易行,易为患儿接受。腹股沟管内及皮下环附近的隐睾均容易显示,腹内型睾丸因受肠道气体干扰,不易显示,检查时须充盈膀胱,选择适当频率的探头,不仅沿睾丸迁移途径扫查,还应腹盆腔广泛纵、横、斜多切面扫查,必要时采用立位,确未检出者可能为隐睾发育差,不应轻易做出睾丸缺如的诊断,应建议临床行HCG治疗后复查。可发现有异常光团者,观察其边界、大小,内部回声、有无包膜等是否与睾丸相似,注意与淋巴结相鉴别,避免将腹膜后淋巴结误诊为腹腔性隐睾。本组隐睾经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因此,B超对隐睾大小、位置、内部结构、发育情况的观察较为准确可靠,应作为隐睾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编辑:丁剑辉)

  作者单位: 510062 广东广州,解放军第458医院特诊科

 

作者: 陈桂玉,权太东,郭徐林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