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重点探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50例肝肿瘤(26例原发性肝癌,15例肝血管瘤,9例肝转移瘤)行螺旋CT三期扫描。一次屏气可完成全肝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螺旋CT三期扫描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重点探讨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50例肝肿瘤(26例原发性肝癌,15例肝血管瘤,9例肝转移瘤)行螺旋CT三期扫描。一次屏气可完成全肝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  螺旋CT三期扫描是肝脏肿瘤鉴别诊断的最佳方法,能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征。结论  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肝脏占位性病灶的常规扫描方法。

    【关键词】  肝脏肿瘤;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三期扫描
   
    螺旋CT一次屏气(15~30s)即可完成全肝扫描,利用高压注射器可严格控制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方法,而且可以在增强的不同时期进行全肝扫描,从而有利于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本文回顾我院近3年来50例肝肿瘤患者行螺旋CT三期扫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经病理证实50例肝肿瘤,男36例,女14例,年龄24~76岁。其中26例原发性肝癌,15例肝血管瘤,9例肝转移瘤。

  1.2  诊断标准 

  采用笔者制定的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条件对50例肝肿瘤行螺旋CT三期扫描。肝动脉期标准条件:(1)主动脉显示十分清楚,呈高密度影;(2)肝实质无强化或轻度强化;(3)腹主动脉的分支(腹腔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等)清晰显示;(4)肾皮质的组织明显均匀强化,而髓质的组织无强化或强化甚微,皮、髓质交界十分清晰;(5)胰腺强化明显;(6)脾脏明显强化密度不均匀。门静脉期标准条件:(1)肝实质明显强化;(2)下腔静脉、门静脉及分支、脾静脉、肝静脉显示清晰;(3)脾脏均匀强化;(4)肾实质均匀浓密强化。延迟期标准条件:(1)肝脾密度降低;(2)下腔静脉、门静脉及分支轻度强化;(3)肾盂、输尿管有浓密强化[1,2]。

  1.3  材料 

  使用美国Marconi sele/sp全身螺旋CT机和Meorao高压注射器。

  1.4  方法 

  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双北碘海醇),用量按1.5ml/kg体重计算。采用高压注射器单向注射,速率2.5ml/s,经肘静脉注射后20~30s扫肝动脉期,60~70s扫门静脉期,3min后扫延迟期。扫描条件:120kV,100mA,pitch=1.5,180°线形内插轴位重建技术。

  2  结果

  36例原发性肝癌动脉期周边轻度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迂曲增粗的肿瘤血管影,其中7例小肝癌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扫描病灶呈低密度改变。14例血管瘤动脉期周边强化,呈结节状或斑块状,静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呈向心性强化等密度改变。9例肝转移瘤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可呈边缘连续环状强化,病灶中心供血少,呈牛眼征,延迟期呈低密度改变。

  3  讨论

  我院1995~2001年均使用常规CT对肝肿瘤行增强扫描,由于手推注射速度慢且不均匀,加上机器扫描速度慢,仅能得到肝静脉期和延迟期,图像质量差,因而对肝肿瘤鉴别诊断仅停留在理论上,对小肝癌更不能确定。2002年使用螺旋CT加高压注射器对肝肿瘤行三期扫描,对肝肿瘤的鉴别诊断,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且得到了实际应用,填补了我院CT诊断的空白。由于肝脏是双重供血,肝动脉占20%~25%,门静脉占75%~80%,故在肝动脉期内,肝实质强化不明显,但随增强时间延长而升高。相反,肝癌主要接受肝动脉供血,在动脉期,CT值快速达到峰值,并超过肝实质,病灶的峰值停留时间很短,然后快速下降,与明显强化的主动脉下降速度几乎一致,随着肝实质的CT值上升,两者密度接近,此后病灶CT值快速下降,而肝实质的CT值继续上升,病灶又成为低密度,其增强的密度—时间曲线(T-D)呈速升速降型[3,4]。另外,肝癌的动静脉分流征象也易显示,动脉期见肝癌供血动脉旁或癌周缘有粗大的血管影。本组36例肝癌中,其密度—时间曲线(T-D)呈速升速降型,15例发现有肝癌的动静脉分流征象。肝血管瘤属良性肿瘤,病理基础是肝内大小不等的血管腔充满新鲜血液,间质中有中等量的结缔组织。因此行螺旋CT三期扫描时,动脉期病灶边缘呈明显结节状、斑块状强化,并逐渐向病灶中心弥散,最后占据整个肿块,3min后延迟扫描,呈等密度与肝脏一致,密度—时间曲线呈速升而缓慢下降型,本组14例血管瘤均呈这一表现。大多数肝转移瘤是少血供的,因此在增强扫描时低于肝实质密度,病灶中心密度可更低(牛眼征),往往是病灶中心坏死或囊变所致,有少数肝转移瘤为富血供,与肝血管瘤鉴别较难,但根据原发灶可鉴别,本组9例均为少血供转移瘤,均见到牛眼征。因此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脏肿瘤(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和肝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非常重大,充分反映了肝肿瘤的血供特征。原发性肝癌密度—时间曲线呈速升速降型,肝血管瘤呈速升缓降型,肝转移瘤有特征性牛眼征表现和原发灶,三者鉴别不难[5]。但一些不典型病例尚需做MR及其他检查来判断。

  【参考文献】

  1  白桦,汪志华,刘昆.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2,11:9-10.

  2  颜红兵,王朝辉(译).对肝脏CT对比剂的认识与最佳使用.国外医学·临床放射性学分册,1995,18(4):226.

  3  周康荣.螺旋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04-106.

  4  曹永胜,顾瑾,周康荣.肝脏螺旋CT.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7,20(3):147.

  5  言伟强,李常茂,李德泰.肝脏双期动态CT扫描的临床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5(8):492.

  作者单位: 621000 四川绵阳,绵阳市人民医院CT.MRI室

  (编辑:丁剑辉)

  (收稿日期:2005-10-27) 

作者: 汪蓉,何军,谭永秀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