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期

盆腔炎性包块的B型超声诊断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盆腔炎性包块的B型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B超诊断为盆腔炎性包块的病例进行追踪观察,经抗感染治疗后行B超复查。结果117例病例中115例抗感染治疗后复查B超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诊断准确率为98。结论盆腔炎性包块在B超影像上有一定特征,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有较大的优越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盆腔炎性包块的B型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B超诊断为盆腔炎性包块的病例进行追踪观察,经抗感染治疗后行B超复查。结果  117例病例中115例抗感染治疗后复查B超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诊断准确率为98.3%。结论  盆腔炎性包块在B超影像上有一定特征,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有较大的优越性。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B型超声,检查;诊断
   
  B-mode ultrasonic diagnostic value for pelvic inflammatory mass

  KONG Rui-fang,ZHANG Xiao-hong.

  Department of Ultrasonograph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mode ultrasound image and its diagnostic value for inflammatory mass in pelvity cavity.Methods  117 cases with inflammatory mass in pelvity cavity diagnosed by B-mode ultrasound were followed up.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B-mode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fter anti-inflammation therapy.Results  In 115 of 117 cases,the masses shrunk or disappeared in the B-mode ultrasound image after anti-infection therapy.The rate of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98.3%.Conclusion  There is some feature in the B-mode ultrasound image for pelvic inflammatory mass,and B-mode ultrasound is superior to other imageological methods.

  【Key words】  pelvis;inflammatory mass;B-mode ultrasound,examination;diagnosis

  盆腔炎性包块是盆腔炎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常见伴发体征,是由于炎症刺激造成局部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积水引起周围组织粘连而形成。2003年8月~2005年6月,我们对117例B型超声诊断为盆腔炎性包块的病例进行了追踪观察,其诊断准确率高达98.3%,为临床科室提供了较准确的诊断依据。本文将对盆腔炎性包块的B超声像图表现及B型超声对盆腔炎性包块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为2003年8月~2005年6月在我院经B超诊断为盆腔炎性包块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共117例,均为成年已婚女性,年龄22~46岁,平均29.7岁,包块最大6.5cm,最小2.8cm。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伴发热、肛门坠胀感。妇科检查均在附件区扪及包块。

  1.2  方法  用ALOKA SSD 630及东芝SSA-550A型超声诊断仪对上述患者进行经腹壁盆腔扫查。在患者膀胱充盈的情况下对盆腔进行纵切、横切及斜切等多方位扫查,清楚显示子宫、子宫底及双侧附件区,重点观察盆腔包块的形状、位置、包膜厚薄、内容物特点,以及包块和卵巢、子宫、宫旁组织关系。所有患者均经抗感染治疗后复查B超。

  2  结果

  我们对本组117例病例进行了追踪观察,其中115例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复查,症状减轻或消失,B型超声图像显示为包块明显缩小或消失,占98.3%。2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好转,B超复查包块无缩小,行手术探查后证实为陈旧性宫外孕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2岁,因下腹疼痛,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3天就诊,伴高热,肛门坠胀感。妇科检查:阴道潮红,分泌物量多,色淡黄,有异味,宫颈潮红,有举摆痛,子宫前位,大小正常,活动尚可,轻压痛,左侧附件区可扪及一约5cm×5cm囊性包块,活动可,压痛明显,反跳痛不明显。B型超声扫查见子宫左侧一约5.6cm×5.3cm大小混合性回声包块,边界模糊,内部为低回声与不规则无回声区混合。患者无明显停经史,血β-HCG定量检测值<3,B超诊断为盆腔炎性包块。患者经抗感染治疗1周后复查B超,包块缩小至3.2cm×3.8cm,继续抗感染巩固治疗15天后复查,显示包块消失。

  4  讨论

  4.1  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理[1]  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包括盆腔生殖器官(子宫体部、输卵管、卵巢)及盆腔腹膜与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的炎症。主要与性生活、分娩、流产、盆腔手术及宫内节育器放置有关。病原体是以厌氧菌为主的多种病原体,传播途径大多数是生殖道黏膜上行性感染,也可以经血液、淋巴传播或直接蔓延等多种方式。盆腔炎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多部位同时发病,而以后者居多,常常是附件炎、子宫炎和盆腔结缔组织炎症同时存在,互相影响,主要表现为下腹坠痛不适,月经不调并迁延发作。病理表现为附件增厚,炎性渗出,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形成炎性包块。

  4.2  盆腔炎性包块的B型超声声像表现  盆腔炎性包块在B型超声图像上多表现为附件区的混合性包块,以低回声为多,内有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包块边界欠清晰,部分患者子宫直肠陷凹内有少至中量积液,多为炎性渗出。另一类型的表现为囊性包块,边界清晰,包膜完整,液性暗区内见散在细小光点及分隔,亦有表现为输卵管、卵巢脓肿时附件区可显示包块,包块形态不规则,壁厚,内为低回声及散在点状回声及纤维样分带等[2]。

  4.3  盆腔炎性包块与陈旧性宫外孕鉴别诊断  二者声像图表现相似,后者声像图上显示子宫较正常明显增大或稍大,宫内膜回声增强呈蜕膜样改变[3]。尚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血β-HCG以鉴别。后者多有停经史,腹痛集中在一侧下腹,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史[4],血β-HCG值高于正常范围而较正常妊娠低。

  4.4  盆腔炎性包块的B超诊断价值  盆腔炎性包块由于在影像学上与宫外孕破裂及盆腔其他囊实性包块无明显特异性,给影像学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患者饮水后肠液增多或肠中积粪较多时,扩张的肠管或积粪与包块重叠,在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时易形成伪像,造成误诊。B型超声能在膀胱充盈的情况下,实时地观察盆腹腔的声像变化,可动态地观察到肠的蠕动,从而避免因肠腔或肠中积粪与包块重叠而造成误诊。同时,B超发现盆腔的占位性病变时,检查者可以与患者进行直接交流,询问病史及获取临床资料,便于综合分析,从而区分包块的性质;另外B超对人体无损伤,价格也较CT等影像学检查便宜[5],患者容易接受;并便于患者短时间内多次复查。因此B超诊断盆腔炎性包块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5,297.

  2  李秀芳.妇产科超声诊断学.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65.
  
  3  高亚男,牛乐.盆腔炎性包块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0):963.

  4  程淑容.B超诊断异位妊娠91例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3,19(5):597.

  5  庞红,方秀娟.B超对宫外孕与盆腔炎性包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2,9(18):1442.

  (编辑:丁剑辉)

  作者单位: 510405 广东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B超室(△妇科)

 

作者: 孔瑞芳,张小洪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