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期

CT诊断小儿外部性脑积水28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28例患者均经CT扫描确诊。结果全部外部性脑积水病例均有额区和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等CT表现。【关键词】外部性脑积水。...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28例患者均经CT扫描确诊。结果 全部外部性脑积水病例均有额区和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等CT表现。结论  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功能发生障碍是导致蛛网膜下腔积液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外部性脑积水;CT诊断;蛛网膜下腔积液
   
  1993年6月~1998年2月收治28例CT诊断为外部性脑积水病例,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现将观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5个月5例,6~7个月7例,8~9个月3例,10~12个月2例,1~1.5岁8例,3岁3例。病史:出生窒息9例,剖宫产3例,产伤1例,有遗传史1例,脑外伤2例,妊娠反应过重3例,胎吸引产2例,核黄疸2例,原因不明5例。

  1.2  CT改变  28例均有额区和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额裂增宽、基底池及脑室系统扩张,额顶区脑沟加宽。其中有4例报告脑室系统轻度扩张。

  1.3  临床表现  28例中仅有7例头围增大,囟门增宽,闭合迟缓,出现轻度落日眼,而出现抽搐者12例,其中有6例属大发作,失神小发作5例,出现脑性尖叫1例。以脑性瘫痪为主者13例,其中痉挛性瘫痪10例,手足徐动症2例,小脑共济失调1例。28例中有3例合并智力低下。

  2  结果

  在 28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与女性造血功能强、耐乏氧有关。

  3  讨论

  外部性脑积水一词,于1917年Dandy首先提出[1],简称EH,是指发生在早期婴儿的一种良性自愈性疾病,又称为假性脑积水―巨头、婴儿良性硬膜下积液、脑室外梗阻性脑积水,从本质上看EH是交通性(室外型)脑积水中一种特殊情况。患儿于2~3岁时自然消退,不留后遗症,也有学者称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而笔者现在CT诊断的外部性脑积水的范围已超出此范围,而包括脑炎、脑膜炎、硬膜下血肿、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使蛛网膜发生机化性或炎性改变,影响脑脊液吸收的一些疾病。

  头部CT诊断外部性脑积水的主要依据:(1)额区和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其他区蛛网膜下腔不宽或稍宽;(2)前部半球间裂增宽;(3)基底池主要是鞍上池增大;(4)额顶区脑沟加深增宽,其他区不增深;(5)脑室不大或有轻度扩张。

  在诊断时应密切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应区别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与脑炎、脑膜炎、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所引起的病变相鉴别,特别应严格与脑萎缩相区别,笔者观察28例中病史及临床表现应当诊断脑萎缩,如2例核黄疸引起手足徐动型脑瘫、3例出现严重智力障碍者就是个很好的例证。脑萎缩的影像表现:脑萎缩时整个大脑沟普遍加深、加宽,有时小脑沟也加深,脑室扩张的程度也比较显著,大部分脑萎缩病例没有半球间裂增宽。常有神经系统异常和智力低下[2]。

  外部性脑积水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功能发生障碍是导致蛛网膜下腔积液的主要因素。从笔者所调查情况看,出生窒息造成脑缺氧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有关。妊娠呕吐、不能进食,引起患儿维生素A、K、C缺乏造成毛细血管脆性增加,通透性增强以致引起脑血管破裂出血。因此,在分娩时注意避免产伤、窒息,当出现妊娠呕吐时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K、C对避免和减少本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吴恩惠.头部CT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

  2  隋邦森.脑血管疾病―MR,CT,DSA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

  (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 150010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省商业职工医院CT室

        150040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50020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八医院CT室

作者: 许伟明,李晓陵,张策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