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2期

脊柱结核21例CT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脊柱结核是常见病,CT检查能显示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轻微骨破坏,清楚显示病变累及范围及程度。现将我院近4年来经CT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脊柱结核分析如下。症状和体征:腰背痛17例,有低热、盗汗、乏力、血沉快等结核中毒症状者12例,合并肺结核病者8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2扫描方法使用Somato......

点击显示 收起

    脊柱结核是常见病,CT检查能显示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轻微骨破坏,清楚显示病变累及范围及程度。现将我院近4年来经CT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脊柱结核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4~65岁,平均30.7岁,其中20~30岁13例,占发病人数的61.9%;病程最短10天,最长40年。症状和体征:腰背痛17例,有低热、盗汗、乏力、血沉快等结核中毒症状者12例,合并肺结核病者8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者16例,其中颈痛并上肢麻木1例,脐以下痛觉消失1例,下肢肌力差行走受限6例,腰背部后突并活动受限,左侧腹股沟包块1例,有腰部外伤史3例。

    1.2  扫描方法  使用Somatom DRH CT扫描机、仰卧位,根据X线摄片病变部位或临床检查提示病变部位,做层厚、层距4mm连续扫描。

    2  结果

    2.1  病变分析  颈胸段1例,胸椎9例,胸腰段及腰椎9例,腰骶段2例并有骶髂关节受累,共累及68个椎体,病变累及2个椎体的10例,累及3~6个椎体10例,最多的1例累及9个椎体。

    2.2  CT表现  脊柱结核主要CT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附件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及腰大肌脓肿及椎管狭窄等。

    2.2.1  骨质破坏  2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常见的破坏类型有洞穴状、虫蚀状、溶冰状、局限溶骨型及碎裂型。骨破坏类型常混合存在。洞穴状、虫蚀状破坏中常见多发小片状、沙粒状死骨,破坏区边缘骨质硬化,溶冰状破坏常为大片死骨,局限溶骨型破坏可无死骨,碎裂型椎体完全碎裂呈大小不一的死骨。破坏区呈低密度CT值32~91HU,边缘模糊或清楚,可有硬化边环绕。椎体塌陷呈楔形变11例计13个椎体。破坏区位于椎体前中部4例,占19%(其中左半椎体前中部破坏2例,右半椎体前中部破坏2例),椎体中后部破坏1例,左半椎体大部分破坏1例,整个椎体受累的16例,占76%。

    2.2.2  骨密度增高  20例,占95%,可呈椎体高密度影内间有骨破坏或骨破坏区间有小片高密度影,也可以表现为破坏区边缘硬化。

    2.2.3  椎间盘破坏  14例,占67%,共19个椎间盘,椎间盘的破坏区域呈低密度改变,边缘不清。

    2.2.4  椎旁腰大肌脓肿或软组织肿块  21例,其中腰大肌脓肿13例,胸椎间及旁脓肿7例,咽后壁脓肿1例,椎旁脓肿与软组织肿胀及肿块同时存在者10例。脓肿内是弧线状及点状钙化,8例,占38%。

    2.2.5  附件受累  7例,占33%,累及椎弓根3例,累及小关节1例,颈胸段病变累及左侧第一肋骨头1例,腰骶段病变累及左侧骶髋关节1例,累及骶椎两侧耳状关节面1例。

    2.2.6  死骨形成  20例,占95%。椎体破坏区内是多发死骨,骨片最大2.1cm×1.5cm,小的呈沙粒状,CT值212~441HU。

    2.2.7  椎管狭窄  9例,占43%。系由椎体后部骨质破坏病变组织向椎管内突入压迫脊髓[1]。本组病例椎体后部破坏相应部椎管前缘见低密度,软组织密度影,其中混有细小死骨影,CT值分别为14~27HU、30~61HU、212~441HU,形成椎管内占位表现,脊髓膜囊前缘受压。手术证实为脓肿及肉芽肿。本组病例中有一侧脊髓造影显示病变区域相应平面的脊硬膜囊充盈不良,受压、变形。

    3  讨论

    脊柱结核以青年人多见[2]。本文患者20~30岁13例,占62%;45~65岁7例,占33%。女性多于男性,女13例,占62%;男8例,占38%;病变累及胸腰段及腰椎9例,累及胸椎9例,腰骶段2例,颈椎1例,发病部位及文献报道略有不同。脊柱结核的CT表现反映了病理表现。结核的干酪化作用产生局限性骨破坏。结核病变的液化有脓肿形成穿破椎体骨质向外扩展到椎旁软组织和腰大肌内,产生椎旁脓肿和腰大肌脓肿,当干酪样物质在椎前韧带下蔓延时,椎体前缘产生浅在凹痕[1]。脊柱结核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椎体破坏多见为洞穴状、虫蚀状、有多发小片或沙粒状死骨,破坏区边缘常有硬化征象;溶冰状破坏常有大片死骨;局限性骨性破坏可无死骨;碎裂型椎体完全碎裂多数小死骨呈碾碎的饼干屑样改变[3];66%侵及椎间盘;100%有椎旁及腰大肌脓肿或软组织肿块,其中38%有点状弧线状钙化;1/3椎体的附件受累。脊柱结核常累及2个椎体,本组病例累及3个或3个以上椎体的占52%,文献报道脊柱结核以椎体前中部为主要骨质破坏区,本组病侧椎体前中部受累的只占19%,整个椎体破坏的占76%,这可能与患者病情期长、就诊晚,延误了诊治有关。脊柱结核应与脊柱转移病、多发性骨髓病鉴别。CT扫描密度分辨率高[4],是横断图像,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1)显示椎体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清楚地显示破坏区内的细小死骨如肉芽组织;(2)明确椎间盘及附件受累情况;(3)根据椎旁软组织肿块的密度确定有无脓肿,及有无细小钙化;(4)清楚显示对椎管的压迫程度、范围;(5)治疗后追随检查;(6)CTM检查对估价硬膜外间隙受累、脊髓压迫与造影剂梗阻水平、充盈情况等可提供更多资料[5]。脊柱结核早期骨质破坏轻微时,X线难以发现。因此对X线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及不能确定椎管是否被病变累及时,需做CT检查明确确诊。

    【参考文献】

    1  张雪哲.脊柱结核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123,167.

    2  陈星荣.全身CT和MRI.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760-761.

    3  李果珍.临床体部CT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70.

    4  张林川.脊柱结核的CT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1995,14:364.

    5  陈孝柏.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实用放射学杂志,1994,10:419.

    (编辑:陈  沁)

    作者单位: 265200 山东莱阳,莱阳市中医医院

作者: 郝竹行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